孩子睡对了比学才艺更有竞争力(组图)


婴儿常有想睡却又抗拒睡觉的情况。(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孩子明明想睡却又抗拒睡觉,不管爸妈怎么哄,他们就是不肯乖乖闭上眼睛入睡。“想睡,就快睡啊!”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曾在内心呐喊过。

在说明生理学的睡眠机制之前,我们先来想像一下,对婴幼儿来说,睡觉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

日本电视台每日放送的节目《林老师,我第一次听到!》,有一集曾跟踪并观察动物睡姿,其内容介绍的是在东武动物公园,一只名为“希望”的长颈鹿,节目组表示在长达两天的跟踪观察中,拍到它熟睡睡姿的时间只有7分30秒。跟野生长颈鹿常常站着不同,这只长颈鹿熟睡时是曲膝坐下。

长颈鹿的睡眠时间这么短,有两个原因。一是,长颈鹿靠吃树叶供应庞大身驱所需要的能量,但因树叶热量低,所以必须不停的吃;二是,长颈鹿一旦坐下之后,要很久才能再站起来,若是遭受肉食动物攻击时,便难以保护自己。

动物有各自的睡眠时间,通常草食动物睡比较少,肉食动物或有特定巢穴的动物,睡眠时间则较长。对可能被其他物种攻击的动物来说,睡觉时会有生命之忧,这可能是造成它们的睡眠时间短及休息姿势,与肉食动物不同的原因。

我们再回头看看人类。如果你第一次去露营,听到帐篷外面传来野兽的低吼声或有其他动静,我想就算是大人,应该很难在这种环境中安稳入睡。

大家平常可能不会特别注意,但其实人也一样,只有待在令人安心的环境和状态下才睡得着,这就是为什么当发生大灾难或心中有念头盘据时,会变得浅眠或难以入睡。

接着让我们站在婴儿的角度想想看。

婴幼儿是在妈妈体内练习怎么睡着后才出生,而在妈妈的肚子里,不管是醒来还是睡着都很温暖,周遭环境柔软又昏暗……可是出生后就不一样了,不管身体包裹着多么柔软的襁褓,都比不上妈妈的子宫,接触到的环境有时太冷,有时过热,光线还很刺眼。从这个角度来看,婴儿会借由哭闹来传达“我好想睡哦”的讯息,某方面亦是在表达他的不安。

婴儿要成长,需要大量睡眠让脑部与身体发育,而不是因为婴儿很喜欢睡觉。想让孩子好好睡,最重要的是让他有安全感。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很多,像是环境、生活节奏、哄睡方法等,不过最大关键在于安心。

陪孩子一起跟玩具说“晚安”

婴儿要睡得好,前提是他有安心感。为了让孩子每天能放心安眠,我们先来认识卧室环境。

首先确认孩子的睡觉空间是否安全。孩子的床铺四周有没有会掉落的危险物品,或塞满物品和书本的书架、玩具等,如果可以,就搬到其他房间。

婴幼儿有时半夜睡到一半,会伸手抓身边的物品,等到会扶着东西站起来或开始学走路时,还可能到处乱走,再加上孩子睡着时经常翻来翻去,所以他睡觉的地方如果放了许多杂物,他可能会压到、撞到而跌倒,严重的话,也许会受伤。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先检视孩子的卧室,是否能让他们舒适的睡觉。


卧室中不要放玩具,让孩子知道卧室是睡觉的地方。(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房间放玩具,孩子不容易睡

卧室中如果有和睡眠无关的事物(例如玩具),孩子看见会忍不住想玩,所以不管父母哄再久都没用,还有一种状况是孩子半夜醒来,就会拿起玩具开始玩,然后渐渐清醒,于是他很难再入睡。

碰到这种情况,有些妈妈会起来陪孩子玩,等到小孩累了再一起睡,可是这样反而让孩子误以为“半夜起来妈妈就会陪我玩”,以至于无法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最后大人小孩都睡不饱。

原则上卧室中不要放玩具,让孩子知道卧室是睡觉的地方。

打造入眠仪式,孩子会期待睡觉

婴幼儿不能顺利转换从日常活动到睡眠的情绪,向孩子们口头说明如何转换也不简单,此时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打造“入眠仪式”。

所谓入眠仪式,就是决定晚上睡前要如何度过放松时刻。决定好睡前的入眠仪式,除了可以让孩子意识到“现在该睡了”,也可以帮助他自然转换到睡觉的情绪。

就像大人会在夜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如读书、写日记、做简单的伸展、喝花草茶、点精油等,让心情沉静下来以帮助入眠,同样的,爸妈也可以为孩子建立入眠仪式,让他们期待睡觉。

举例来说,大家在进卧室前,来趟“晚安之旅”,以提升睡意。

意思是跟孩子一起对着玩具和家电说“晚安”,我想这样应该可以顺利转换入睡情绪。

如果孩子走向卧室时会害怕,可以让他拿着触感柔顺的手帕或玩偶,缓和他的情绪,但不要在未满六个月的婴儿床铺上放这些东西,以免他在翻身时不小心压到口鼻而窒息。顺带一提,读绘本给孩子听,也是很适合的入眠仪式。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社《父母不抓狂的孩子速睡技巧: 婴儿、学龄前、学龄后孩子怎么速睡?睡对了比学才艺更有竞争力,最强婴幼儿睡眠专家经验谈。》,作者:清水悦子, 鹤田名绪子。

本文留言

作者清水悦子,鹤田名绪子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