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市美仑地区有一个僻静的小村落“大陈一村”。
台湾,美丽的福尔摩沙是一个多民族共融的移民社会。花莲市美仑地区有一个僻静的小村落“大陈一村”,居住着一群被遗忘在时光隧道里的少数民族——大陈人。
花莲市美仑“大陈一村”,居住着一群少数民族——大陈人。
2024年“大陈宴 大陈戏”文化小旅行推陈出新。
近年来,在花莲市公所和“集大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举办过多场活动推广大陈文化。包括“食在好窝里”系列的节气料理、鱼料理和渔网植物袋编织等,记录日渐淹没的历史轨迹。2024年“大陈宴 大陈戏”文化小旅行推陈出新。结合“漫游者剧场”的走读体验、绍兴戏欣赏及道地料理飨宴,让大家更完整的品味岛屿迁移民族的风华岁月。
大陈故事馆 传承历史文化
“大陈故事馆”内陈列了非常完整的相关史料、文物、著作等。
活动第一站,先参观由花莲市公所利用闲置空间整建的“大陈故事馆”。馆内陈列了非常完整的相关史料、文物、著作等,并致力于研究和保存大陈传统文化,推行社区营造。除了让民众认识大陈岛,发展观光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历史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并维系血浓于水的族群情感。
众所周知,1949是近代苦难中国的沉痛印记。鲜为人知的是,1955对于最后一批撤退来台的大陈岛民而言,无异于被连根拔起的1949。
大陈列岛位在浙江中部台州湾东南方,由上大陈岛、下大陈岛、一江山岛、下屿等岛屿组成。明朝末年海盗猖獗,抗倭英雄戚继光以大军布阵守备台州,大败倭寇,命名为“大阵岛”,其后辗转讹传为“大陈岛”。
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来台。1950年,共军逐步推进,海南岛和舟山群岛沦陷。1951年,政府在大陈岛设立“江浙反共救国军”总部,大陈岛的战略地位提升为“反共最前线”的军事基地。
国民政府紧急启动绝密的中美军事合作“金刚计划”,分批撤离军民。
1955年赤祸蔓延,浙江沿岸一江山岛失守,南边的大陈岛岌岌可危。国民政府紧急启动绝密的中美军事合作“金刚计划”,分批撤离军民。仅仅用了4天时间,将大陈岛民约1万8千多人撤退来台。2月11日由经国先生亲自降下大陈岛上最后一面国旗,大陈岛也成为中华民国失守的最后一块领土。
国民政府在台湾各地设立了35个大陈新村,依居民原来农、渔、工、商等职业进行安置和辅导就业。花莲大陈一、二村是透过美援建成的渔业村,为全台安置人数最多的村庄。蒋中正总统称这批最后撤退的移民为“大陈义胞”,代表“厌恶共匪暴行,毁家抒难,奔向自由”。大陈人也对蒋公感恩戴德,永志不忘。
村子里的邻居多为亲戚,互相扶持,感情深厚。当年生活艰困,依人口数分配到的屋子只有4、6、9坪,孩子们都挤在同一张床上睡觉,吃饭时要搬桌子到外面院子吃;没有瓦斯的年代,靠上山砍柴、捡树枝来生火煮饭;6户共用一个电表,夜晚来临,全家人使用小小的电灯泡照明;家庭用水要到公共水井打水,小孩也跟在旁边玩水、洗澡;为改善家计,家家户户都接些编织渔网、发网、串珠等家庭代工,孩子们放学后就和妈妈一起做代工。
大陈小花 岛屿迁移的民族记忆
“集大陈”(小羊社会创新工作室),由大陈第三代赵孝严创办。旨在搜集全台大陈的人、事、物,期望用青年的力量来翻转社区,发扬、传承大陈多元的饮食文化、祭祀方言和歌曲小调等,让大陈后代对自己的文化有更好的认知和认同。
2021年,小羊团队和剧场友人合作,以App为载具,推出由真人实事改编的漫游者剧场《大陈小花》,大获好评。再经半年田调,完成续集《大陈小花—岛屿迁移的民族》,运用数位的声音、图像,带领听众穿越时空,身历其境回到1955,在互动游戏中随着赵孝严的外婆梁小花,了解大陈人的食衣住行风俗习惯、撤退过程和艰辛岁月。
踩踏在仿佛迷宫般纵横交错的斜坡巷道,一处又一处探寻剧场人物的家和记忆。
透过“大陈故事馆”文史巡礼初步认识大陈文化,接着,“漫游者剧场”登场。仔细看着手册地图,辨认方向,踩踏在仿佛迷宫般纵横交错的斜坡巷道,一处又一处探寻剧场人物的家和记忆。
赵孝严外婆“大陈小花的家”,客厅墙壁上几张老照片弥足珍贵。
首先来到赵孝严外婆“大陈小花的家”。局促的空间只有4坪大,赵孝严母亲李金凤就是从这儿出嫁的,客厅墙壁上几张老照片弥足珍贵。耳畔继续传来一则则大陈居民亲口录制,娓娓道来的生命故事,包括成立大陈救济会和青年行动,热心又有冲劲的吴恩贵;驻守三十载,见证社区蜕变的颜有春里长;为讨生活成为跳船美国的先锋,异乡打拼,历经过重重磨难的吴继福;渡海而来的印尼移工蒂卡,融入当地生活,选择移居大陈一村的故事等等。由于谋生不易,青壮人口大量外流。第一代居民则因语言、习性和外界不同,大多还留在村子里。
路面极为狭小,房舍栉比鳞次、新旧交杂。午后的大陈一村古朴静谧,穿梭其中,有一种时光停滞的感觉。拐个弯,一棵恣意伸展的老树和早期的公共水井出现在眼前。时光荏苒,这处当年大陈孩子们戏水玩耍、街坊邻居洗衣聊天的角落,刻画着村民满满的回忆。
绍兴戏赏 云水戏剧工作坊
信仰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举家迁移来到陌生国度的大陈岛民而言,宗教是安定心灵非常重要的力量。和台湾渔民供奉妈祖不同,大陈人的海上守护神是阮弼真君。花莲大陈一村的阮弼真君庙是大陈人渡海来台唯一盖的真君庙,每年黄历10月13日真君寿诞为一大盛事,热闹非凡。散居各地的大陈岛民纷纷前来上香祝祷,祈求阮弼真君庇佑来年风调雨顺。花莲市公所也会举办“阮弼真君文化祭”活动,藉以保存和推广大陈文化。
大陈岛民以捕鱼为业,生活艰辛。岛上资源匮乏,娱乐活动不多,仅有观赏绍兴戏(越剧)、木偶戏或唱唱地方小调等。大陈一村的居民也有儿时和长辈在村中看戏的模糊印象,但在现代忙碌的工商业社会中,想要重温庙会看戏的机会少之又少。
社区走读结束后,大家陆陆续续来到阮弼真君庙集合,准备欣赏4点开演的“云水戏剧工作坊”绍兴戏。“云山蕴玉知音伴、水调传歌雅爱长”,“云水戏剧工作坊”由一群在职或已退休的热爱戏曲人士组成,宗旨在发扬、传承传统戏曲文化,包括越剧、京剧、歌仔戏等,也会定期举办爱心义演。
“云水戏剧工作坊”演出原汁原味的绍兴戏——梁祝选段【十八相送】。
“云水戏剧工作坊”演出原汁原味的绍兴戏——金枝玉叶选段【闯宫】。
此次演出二出原汁原味的绍兴戏——梁祝选段【十八相送】、金枝玉叶选段【闯宫】。故事情节吸睛,演员功力深厚;男女主角扮相俊美、服饰典雅;唱腔圆润婉丽、优美动听;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令人沉醉;演绎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有所领悟。民间戏曲传达“忠孝节义”的内容对移风易俗、归正道德,功不可没。
团员们非常和善、亲切大方。演出结束后开放戏服体验时,耐心帮助报名的观众穿上繁复的戏服,笑容可掬的和大家一起合照。看见团员们对于保存、发扬“传统”戏曲如此尽心尽力,其精神和专业都令人感佩。
大陈办桌 品尝道地料理飨宴
一群为传承大陈话而成立合唱社团的大陈长辈们站上舞台,担纲晚宴的开场节目演出。
天色渐暗,大伙儿饥肠辘辘,引颈期待的大陈办桌晚宴即将上场。此时,一群为传承大陈话而成立合唱社团的大陈长辈们站上舞台,担纲晚宴的开场节目演出。大陈人说的是台州话,保留了较多的古越和吴语音。长辈们在台上卖力演出,安可声不断,“传承”意味浓厚,值得喝采。
特殊的海岛地形酿成大陈人独特的饮食文化,传承“妈妈的味道”,从视觉、嗅觉、味觉连结到深重的乡情,是捕捉家乡回忆仅存的线索。想念已逝母亲的家常菜,一趟寻味之旅开启了赵孝严回乡投入社区创生的契机。她说:“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做,下一代就不会再传下去,因为你就不会想念那个味道。”
陈新达先生主厨,带来大陈人惯用的海鲜食材做出特色料理。
满满一桌大陈料理,色香味俱全。(以上图片来源皆为摄影:哲君)
这次办桌由去年掌厨阮弼真君暖寿餐宴的陈新达先生主厨,带来大陈人惯用的海鲜食材做出特色料理。猪肉饭、炒年糕、鳗鱼烧肉、黄鱼红糖蒸蛋、炒鳗鱼丝、猪皮糕佐绍兴陈醋、花枝炒酸菜、鳗鱼汤和大陈糖糕等,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大家也在欢愉热络的气氛中大快朵颐,畅谈心得与见闻。
活动落幕,看见传承、希望,看见满满的努力和感动。
1949、1955苦难的历史已然远去,中共的威胁却一直都在。对岸国富民强的假象日渐瓦解,滋事、挑衅,或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麻痹国人的警戒等行为从未消失。虽然台湾各族群有先来后到之分,但自由民主的宝岛就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所在。认识、理解、尊重与包容不同种族的文化,和谐共处,团结一心,台湾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原题目:2024“大陈宴 大陈戏” 花莲大陈社区文化小旅行
(转载自《看杂志》第258期)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