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跳桥自杀 城市中的新悲伤(图)

 2024-05-26 08:2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5

城市
城市街头(图片来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5月26日讯】编者按: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有轻生的念头,请联系干预机构为自己和他们寻求帮助。

太原最近已经发生多起跳桥自杀事件。有媒体采访有关部门,得到的回应是:属于个人原因;知道此事,会和领导反映。

这样的回应总觉得有点怪怪的——这些苦难和自己无关。它是个人悲剧,或者是领导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过,这证明多起跳桥自杀是真实的。网上也有一些照片,有的地方安排专人巡视。

当地“有关部门的人”可能会对这样的事感到困惑。他们不懂为什么有人跳江,因为在政府上班,虽然辛苦,每天都是“充实”的,工资不会拖欠——一种连续性的生活,就会有好的预期。而那些跳桥的人,人生中则出现了难以跨越的“中断”。

有不少太原当地人在讨论。大家猜测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当事人压力太大。贷款买房,房子烂尾,而自己也没钱还贷款了。

不会有媒体去采访那些人的家属、邻居,因为这样的故事太过灰暗,未必能够发表出来。说到底,跳江的也都是普通人,过一段时间大家都忘了。

我注意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最近几年的自杀方式中,在城市中跳桥的似乎越来越普遍。不久前引起全网关注的“胖猫事件”,也是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

媒体经常报道这样的事情——通常是被救上来的,这是一种“好人好事”。如果没有获救,反而不会有报道。我印象中跳江被救起来都有好几起,他们通常把手机放在桥上,身上不带任何值钱的东西。

我想象他们的最后时刻,感到悲伤:那么有条不紊地准备死亡,其实也是一种呼救吧。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人遇到和他们聊上几句,他们或许会放弃轻生的想法。一起在桥上拍一个合影,纪念一下人生的低谷,然后获得新生。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心理现象:大桥通常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选择以这种方式自杀的人,内心可能还有最后一丝对世界的眷恋。他们想让人们知道自己的死亡,这样的死,其实是一声哭泣,是最后的表达。

他们的最后时刻,可能有一种生与死之间的恍惚:他们想象中人们已经知道自己的死,并为之痛心。这样,自己或许会获得某种清白、解脱——如果亲人、朋友能早一点听到他们的呼救就好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表达”的重要问题。城市地标就是一个城市的“媒体”,它每天都在“展示”。但是,它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大桥经常出现在各种照片中,游客也会和大桥合影,但是谁又曾经在乎过那些站在桥边的人呢。

常见的应对,是给大桥安装防护栏。网上有照片,“严禁跳江,违反者罚款1000元”,这应该是PS和恶搞,都到了这一步,谁还会在乎罚款。而且卡里可能已经没有1000元。

如果有的话,也许可以找个酒吧喝一杯,就能再苟且一个晚上。

能够有发声渠道,有人愿意倾听自己的声音,人的情绪就会好很多,就像我本人,在写完这篇文章后会获得一点解脱,如果还不够,我会选择去跑步,沿着哈德逊河,去看一眼华盛顿大桥。

城市中悲伤的人有很多。化解很难,但是城市起码需要自己独特的文化,去包容、承载这种悲伤。对个人而言,在下降时代,可能需要做好准备迎接一个又一个悲伤时刻的到来——试着去嘲笑或者反抗绝望,试着去表达自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城市的地得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