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和初恋情人张若名。(网络合成)
众所周知,中共前总理周恩来的夫人是邓颖超,而周的初恋情人却鲜为人知。据披露,周的初恋情人叫张若名,是中国首位留法女博士,在文革中,因早年退党之事,被打成右派、叛徒,因不堪凌辱而投河自尽。
与周恩来伤心分手 毅然退出“中共”
陆媒曾刊登题为《张若名:周恩来的初恋女友》一文介绍,张若名与周恩来相识于五四运动之中,两人的恋爱关系,是到法国以后确定的。文章指,周恩来说1924年张若名脱党之后,他们结束了恋爱关系。
周恩来说:“张若名宣布退党后,也就帮我下了决心,我开诚布公地对她讲明了自己的爱情观,宣布中断了我们的交往。”
网络上署名桑农的文章中,介绍张若名与周恩来的初恋情史,以及张若名的悲惨结局。文章中说,张若名与周恩来同期加入中共,但后来退出,中共建政后,屡次申请再次加入中共,但却在中共的政治运动中不堪凌辱而投河自尽。
张若名,1902年生于河北保定,1915年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翌年正式升入该校正科第十级,与邓颖超同班。1919年“五四运动”后,张若名参与包括女师同学在内,共同成立的“女界爱国同志会”,与邓颖超等共同赴京请愿。
一次,请愿返程的火车上,张若名与“学联”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周恩来商议“女爱会”与“学联”合并成立“觉悟社”。1919年9月16日,“觉悟社”正式成立。
1920年1《觉悟》杂志第一期,刊登了署名“杉陆”的长文《“急先锋”的女子》,随后,周恩来、张若名等4人被捕,周被判有期徒刑2个月,张被判罚金60元。
出狱后,张若名一度回到保定老家。但不久即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后在周恩来等人的捐赠和资助下,于1920年11月7日远航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6月下旬,“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成立,后改名“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若名由周恩来介绍加入该组织,后来自动转入共青团。
《鲜为人知:周恩来和他的初恋情人张若名》一文中介绍,1922年是周恩来与张若名感情最融洽的一年。但是,周恩来出于对张若名的家庭出身,以及才高气盛的性格一次次与其辩论等原因,最终选择了邓颖超。
1923年春天,周恩来和邓颖超确定了爱情关系,张若名离开了巴黎,十分伤心地和周恩来分手。1924年,张若名因在法国参加列宁死亡纪念大会,被警察跟踪、讯问面临被驱逐,加上与当时中共共青团支部组织负责人意见分歧,退出了中共党组织。
对于张若名退出“中共”的选择,周恩来等人竭力反对,但张若名决心已定,毅然与他们分道扬镳。
张若名(左二)和周恩来(左三)。(网络图片)
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以死抗争
1924年10月,张若名在法国参议员于格儒遗孀碧细女士的资助下,进入里昂中法大学读书,1930年12月,取得了法国文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留法女博士第一人。
在此期间,张若名与同在法国攻读博士的杨堃结识,1930年5月份两人结婚,并相约:“此生不再过问政治,专心从事学术研究。”
1931年1月4日,这对博士夫妻回到阔别十年之久的祖国,张若名任北平中法大学教授。1931年至1937年任教期间,张若名的生活相对平静而安逸,她专心于教学,致力于中法文化的交流。
但好景不长,北平沦陷后,中法大学部分学院南迁,张若名等人留守。整整8年,除了参与《法文研究》的编务,她没有参加过任何社会活动。
1946年,北平中法大学复校,张若名又回到文学院,继续教授法国文学课程。1948年初,张若名的丈夫杨堃接受云南大学聘请,任社会学系教授兼主任。由于担心国共分江而治,一家人将天各一方,张若名受聘于云大中文系,与丈夫一同南下。
1957年,中共反右运动开始,张若名积极参加,儿子杨在道在家信中,流露出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不同见解,她认为儿子需要教育,竟然将信交给中共组织,希望党组织上对儿子帮助,导致丈夫被批判,儿子被打为右派,关进劳教所22年。
1958年反右运动升级,张若名因早年“退党”和参加蒋介石茶会等罪名受到迫害,自己教过的学生也把她当成资产阶级法权的靶子。张若名一向对人格和尊严格外看重。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以死抗争。
1958年6月18日中午,张若名在云南大学后门外的一条河投河自尽。
《揭开一个历史的盲点:我国第一位留法文科博士张若名》一书描述,张若名的儿子杨在道回忆说:“母亲去世时,我、弟弟、父亲都在北方,她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父亲在北京也被当作民族学的反动权威加以批判,当父亲赶回昆明时,只见到桌上摆的一个骨灰罐。屋里乱七八糟,已被抄过三次家了。母亲最后一刻是否留下了遗书,不得而知。”
家里的保姆说,张若名从河边被抬回家时,还有一口气,但是没有人敢去抢救她。
张若名死后,云南大学立即召开了对她的声讨大会,她生前加入的民盟也随即将她除名。直到杨在道从劳教所被释放出来后,上书邓颖超,请求她帮助母亲平反,张若名才被平反,称其政治历史清楚,无重大政治历史问题。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