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怀言志的艺术珍品——砚铭(图)


宋二十八星宿砚。砚台背面雕刻的石柱,排列成二十八星宿形状。(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常伴文人左右。作为文人书斋朝夕相处的文具,砚台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尤为特殊。

除了磨墨写字,古人也常把座右铭镌刻在砚台上,称之为砚铭,并以其自勉。这些融文学、书法、篆刻于一体的砚铭,不仅是深具艺术价值的珍品,也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珍品

一个好的砚台不仅需有上等的材质,质感、光泽、纹路、造形等也是鉴赏的重点,宋代的“端、歙、澄泥、洮河”四大名砚便是因具备了良好的外型、色泽和质感等条件而名闻遐迩的。

除了具有上好的材质与优美的造形,砚台上所题的砚铭也能增添其价值。砚铭,是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地方的一种不拘形式的文体。

好的砚铭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字镌刻上去,还要刻出书法的韵味来。古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文字形态多样,有的方正严整,有的遒劲浑厚,有的清雅娟秀,各具特色,若能依不同的砚形来推敲、设计砚铭的文字内涵、书法字体,方能算是集文学、书法、美术于一体的艺术瑰宝。

抒怀言志

古代文人墨客的砚铭丰富多彩,各具其趣,不仅深具艺术价值,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人格涵养。

宋代文学家苏轼喜欢藏砚,也常撰写砚铭。有一次,苏轼的长子迈即将外出做官,苏轼送他一只砚,并刻上〈迈砚铭〉,以示为官之道:“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意思是,在砚边用笔时,若是在学习,就要像渴时喝水一样迫切;若是在官场上求升迁,就要谨慎;若是治理财务,就要多施予;若是在处理刑事案件,就要从宽,不可轻易处以极刑。从此铭中可看出苏轼宽容大度的人生观。

明代赵南星有一方“东方未明砚”,其砚铭也常为世人所称颂。赵南星为明末名臣,他冒死疏劾权奸魏忠贤,临行前,他在自己收藏的一方砚上题铭,曰:“残月荧荧,太白炎炎,鸡三号,更五点。此时拜疏击大阉。事成策汝功,不成同汝贬。”此铭表达了赵南星视死如归的正气,虽弹劾未成,但却流芳万世。

砚之贵在于有铭,有铭才有文化、有传承。砚铭虽仅寥寥数语,内容却蕴含藏砚者的人生境界,不仅可启迪人心,也值得后人学习效仿。

本文留言

作者王晓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