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小技”雕的是什么虫?(图)


传世名器越王勾践剑上刻的铭文,便是虫书。(Yutwong /wiki/CC BY 3.0)

中国人是非常谦虚的。如果某人在某方面取得了过人的成绩,受到别人称赞时,往往会谦虚地说:“雕虫小技,不足挂齿。”也就是说,“雕虫小技”常用来形容掌握的技能微不足道,算不上大本事。

那么,“雕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技能?“雕虫小技”雕的又是什么虫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雕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文学家扬雄的“雕虫小技”

西汉后期的重要文人扬雄,早年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写作风格,开始写赋,形式精致华丽,内容讽少劝多。但后来扬雄的文学态度转变,转而崇尚五经、儒学,鄙薄辞赋。

据传,“雕虫小技”这一则成语就是从杨雄的“雕虫篆刻”一语发展而来的。他在其著作《法言》中曾经写道:“或曰:‘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意思是说,有人问杨雄:“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做赋是不是?”杨雄回答:“是的。不过那都是小孩子学习雕虫和篆刻时候干的事情。”随即又说:“长大以后就再也不干这样的事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典故逐渐演变成了“雕虫小技”的成语,用来自谦文学卑微,或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雕虫小技”其实是旷古绝今的“神技”

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然而,“雕虫小技”的由来无关昆虫、雕刻,而是一种高超的书画技艺:虫书

虫书并非一般人所认知的普通书法,它最大的特点是:回环盘曲,工整华丽,变化莫测,极难辨识,且多刻于兵器、容器、玺印等物品上,如传世名器越王勾践剑上刻的铭文,便是虫书。

虫书是春秋战国到两汉期间,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吴、楚、宋、越等地区的字体。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即有“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的记载。到了王莽统治时期,则将“秦八体”变成了“汉六体”,《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说明当时虫书还是很盛行的。

由于虫书难学、难写、难识,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普及,久而久之,写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到了西汉时期,虫书逐渐被易写、易识的隶书所取代,最终沦为一种“华而不实”的字体,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本文留言

作者简秀娟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