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为什么古人认为除夕夜非常重要?(图)

 2024-02-09 1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新年将至前,家家户户便开始进行大扫除,准备欢欢喜喜过个好年。
新年将至前,家家户户便开始进行大扫除,准备欢欢喜喜过个好年。(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一谈到过年气氛,大家往往觉得黄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这一段期间的年味最为浓厚。其实,含有辞旧迎新之意的除夕也很重要。除夕,是年末的最后一天,跟大年初一紧紧相连,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除夕节俗大多在夜间举行,因此除夕夜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起来了解吧!

先来说说在一年的最后一日里,到底要除什么呢?这实则关乎古人使用击鼓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另一说指使用爆竹来驱逐凶猛的年兽,之后就衍生出“除夕”节令及相关习俗。王安石《元日》有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夜贴门神画与对联

古人认为,在除夕夜张贴门神是一项驱除不祥的活动。此习俗来源甚早,《礼记·丧服大记》有相关记载:“礼门神也。”《山海经》则提及,人们会将管理众鬼的两神祗--神荼、郁垒绘制在门上,以作为庇护大家的门神。(汉王充《论衡》引用《山海经·大荒北经》(今本无)云:“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闲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 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由此可见,门神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汉朝期间是在腊前一日在门上绘制神祗以避不祥,直到除夕固定下来后,便开始流传除夕夜贴门神的节俗。

对联同样被视为具有辟邪之效,其起源来自于神荼、郁垒在桃都山上持芦苇索缚鬼,以及山上有金鸡报晓的神话。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载:“帖画鸡。或斲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按庄周云。有挂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百鬼畏之。”

时日一久,画鸡一俗逐渐融入年画里,悬挂苇索则演化成门笺,桃符则变成了对联。人们一开始选择在桃符板上写下一些吉祥话,后来才逐渐使用红纸,连写下的吉祥话都变得讲究,不只是字数要相等,还得对仗。于是,对联遂正式诞生了。

目前民间流传最早的对联是由五代蜀国后主孟昶要求臣子所写,但有学者根据莫高窟藏经洞敦煌遗书的记录而强调说,流传至今的最早春联是由唐朝人刘丘子所写下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围炉吃团圆饭

前几天看见一则新闻,提及民众觉得年味是一年比一年淡薄。其实,这跟现代人在除夕晚间仅仅是团聚吃年夜饭,甚至是自家不开火而上馆子大吃特吃有关。毕竟光吃吃喝喝,确实会让年味淡了许多。其实,传统的中国人不只喜爱在除夕晚间围在饭桌上共享年夜饭,在围炉之前,特地返家团圆的晚辈还会郑重的向长辈叩头贺年,长辈则会一一呼唤子孙的名字。此外,在合家围炉吃年夜饭期间,大家还会轮番献艺(或玩游戏),并接受长辈随之赠与的奖赏。当家庭成员大展才艺、全家人同乐之间,共同感受着新年的欢乐氛围。

除了同乐,除夕团圆宴席上也会延续古代礼仪规范。在家族中一些担当官职的男性成员会背诵《礼记‧少仪》,一些有才的女性成员则会背诵《礼记‧内则》,在展示自己熟习礼仪风俗之外,亦说明自身会更努力正心修身。如此和乐的除夕夜,透发无比浓厚的年味,当然胜过现代人追求的饮食乐趣。

祭祖祭神

在享用除夕年夜饭之前,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件重要且隆重的事:合家拜神祭祖。祭拜神明与祖先的节俗仪式,融合着对先祖的思念,以及对天地的敬畏。

宋代《武林旧事》有载:“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

除夕守岁

晋朝周处《风土记》有载:“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由此可知,很早就开始了守岁这一节俗。守岁是指:大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后,开心等待新年的到来,在燃放过鞭炮后才去睡觉。至于在守岁期间,可以进行烧红盆等驱邪活动,亦可大家一起玩游戏等等。总之,守岁并非仅仅安静不动,枯等着新年到来而已。守岁具有珍惜光阴,省思过去,展望未来。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十卷》亦载:“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鍜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古时流行的除夕夜活动有许多,其中包括“跨圈子”、“逛花市”等等,此文仅提及重要几项。

关于守岁,亦有相关文学作品,如北宋大文豪苏轼就写下一首五言古诗《守岁》,叙述时人守岁时的情景与心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南北朝梁徐君倩也写下一首守岁诗《共内人夜坐守岁》,讲述自己在除夕时跟妻子一同守岁的情状: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