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中可能存在一种不同寻常的“黑洞”。(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太阳是恒星的一种,恒星是漫天星辰中的发光天体,照耀着漆黑的夜空。一篇研究指出,一种名为“原初黑洞”的天体,存在于恒星的内部,最终会从内部将恒星吞噬,那么太阳的内部是否也有这种黑洞呢?
原初黑洞
有一种假想的黑洞类型,称为“原初黑洞”,它的质量通常与小行星相当,但尺寸却能比棒球还要小。一般而言,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引力坍缩形成,后来在二十世纪末有科学家提出其他的黑洞来源,表示它们来源自早期的宇宙大爆炸。大爆炸后的一小段时间会有极高的压力与温度,使简单波动就有达到形成黑洞的条件,虽然大部分的高密度区域会因为宇宙膨胀而散开,但这种原生的黑洞却能稳定地存续至今。
过去科学家认为原初黑洞或许与暗物质有关,因为它们的行为可能与暗物质粒子一致。若是数量与分布够多,科学家认为这种黑洞或许具有充当暗物质的可能,以自身引力将宇宙网编织起来。那么它究竟存不存在呢?2015年9月14日,由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的引力波事件“GW150914”中,与两个黑洞有关,它们的质量大于一般恒星灭亡产生的黑洞,学者认为很可能是由暗物质形成的原初黑洞。
吞噬恒星的黑洞
一篇发表于《天文物理期刊》的论文,提出他们对于原初黑洞的研究。厄尔·贝林格是马克斯·普朗克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他与他的研究团队思考暗物质完全是由微小的原初黑洞构成,假设这些黑洞实际上是存在于恒星的内部。
研究过程中,这种原初黑洞会沉入恒星的核心,它们与太阳的质量相比时,这些黑洞如同尘埃般地渺小,因此一开始对于恒星的影响几乎是完全没有,并且有着极为缓慢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初质量仅有太阳质量十亿分之一的黑洞,能在5亿年后从内部将恒星吞噬。当这个黑洞的质量成长到地球规模时,将会像是一锅煮沸的水一样搅动恒星核心,此举会让大量辐射产生,变成一种由黑洞驱动的天体,被研究团队称为“霍金星”。若是原初黑洞的质量不及太阳质量的兆分之一,那么将会有另一种发展。虽然它消耗恒星内部物质的速度缓慢,但通过搅动核心的方式,温度攀升的幅度会超越一般的核聚变,最终使恒星膨胀变成“红离散星”,将会比一般的红巨星更加寒冷。
那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太阳是否面临这种难以察觉的威胁呢?文章中指出能够肯定太阳内部没有黑洞的存在,但他们表示通过观察,依然有可能在宇宙中发现霍金星的存在,因为欧洲太空总署的太空望远镜“盖亚卫星”已经发现高达500颗的红离散星,宇宙的面貌依然是人类难以研究透彻的神秘领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