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好怎么办?中医调理助你恢复健康(图)


有很多病毒都可能会引起所谓的肠胃型感冒,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病毒容易好发。(图片来源:Pixabay)

有没有想过,一个小小的喷嚏或是咳嗽,可能是身体不适的紧急信号呢?在郭大维与王瑞玲的新书《让肠胃动起来》中,他们以小志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揭示了这背后可能隐藏的健康问题。小志刚开始小学生活,却在短短的时间内三度看诊,因为他持续的咳嗽和打喷嚏让他无法专心学习。起初,他的母亲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感冒,然而一天午后,学校的紧急通知让她惊觉事态可能并不简单。小志在学校突然呕吐和腹泻,被诊断为“肠胃型感冒”,尽管经过西药治疗症状得以控制,但他的食欲和精神状态却大受影响。于是,他的母亲带着他寻求中医的帮助,经过一个月的中医调理,小志不仅恢复了食欲和精神,咳嗽和打喷嚏的症状也完全消失。

没有肠胃型感冒,只有病毒性肠胃炎

有很多病毒都可能会引起所谓的肠胃型感冒,每一个季节也有不同的病毒最容易好发,例如夏天的肠病毒、秋冬季节的轮状病毒,然而这些病毒也同时侵犯我们的肠胃道,使肠胃功能出问题,都可能让患者合并上呼吸道及肠胃道症状,形成一般所熟知的“肠胃型感冒”。实际上“肠胃型感冒”这个疾病名称并不存在,而是医师为了方便让患者理解而使用的“俗名”,只要遇到同时有感冒又有肠胃道症状的症状时,医师通常都会下此诊断,用来跟患者做病情说明,于是在口耳相传下,慢慢的沿用这样的方便说法。但严格来说,肠胃型感冒属于“病毒性肠胃炎”,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感染病毒而导致的肠胃炎,其中又以“轮状病毒”、“诺罗病毒”及“腺病毒”最为常见。

风寒风热交战肠胃道,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

中医看肠胃型感冒,仍是以辨证论治为首要,若患者来诊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筋骨酸痛、咳嗽、口干等症状,这属于中医的外感风寒性感冒。而若是有身热、咽痛、口干、咳嗽、痰黄、并见咽喉肿痛等,则属外感风热性。以上两者若又合并有肠胃见证,如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问题,则属于肠胃型感冒范围。中医的治疗重点在于,风寒症以辛温解表开药,如桂枝汤、葛根汤加减。若为风热症,则使用清凉解表开药原则,如银翘散、桑菊饮等药加减,倘若要处理并见肠胃之症,则可使用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等药。

“扶正脾胃”才能推动药气,增强抵抗力

一般而言,脾胃气虚代表后天气血生化无源,自然免疫力则不佳,在门诊也曾发现一家子里头总是有几个小孩特别会生病,有几个虽然会被传染,但只是会有轻微的不适,详究其原因,代表消化功能好,脾胃运化功能也好。中医经典《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了饮食的精气能濡养五脏六腑,运行四肢百脉,如果胃气虚弱不能运化饮食精微,五脏六腑、四肢百脉也因而失去营养来源,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了。因此在门诊处理小朋友的病症,通常都以“扶正脾胃正气”为主轴,脾胃吸收好,药气才推的动,四肢末稍温度才会温暖。

西药冰冷小四肢,中药香甜暖童心

此外在门诊也发现,常常服用西药退烧药的小朋友,他们的四肢末稍都会比较冰冷,身材也比一般小孩来得瘦弱,因此肠胃用药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等,都是小儿门诊常备用药。一般都会建议妈妈们平常给小朋友服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或黄耆建中汤,每天大约1.5~2.5克,酌量加一些黑糖,香甜又易入口,久服可健脾固胃,又可补中气。

 

桑菊饮

材料:桑叶8克、菊花3克、薄荷2克、杏仁6克、桔梗6克、连翘5克、甘草2克、苇根6克。

做法:

1.药材用冷水洗净,沥干备用。

2.将药材与两碗水放入锅中,用小火煎煮至剩一碗水,分两次服用。

 

葛根芩连汤

材料:葛根15克、黄芩9克、黄连9克、甘草6克。

做法:

1.药材用冷水洗净,将葛根与800CC冷水放入锅中,用小火煮。

2.当水量减至约600CC时,加入其他药材继续煎煮,直至剩下200CC,滤去药渣即可服用。

 

四君子汤

材料: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

做法:

1.药材用冷水洗净,沥干备用。

2.将药材放入煎药壶或陶锅中,加入三碗水,浸泡20分钟。

3.浸泡后开火煮滚,水开后转小火煎煮25分钟。

4.倒出药汁,将药材再加入两碗水,烧开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

5.倒出药水,与之前的药水混合,分两次饮用。

(本文节录:时报出版的《让肠胃动起来:暖男中医师教你顺时养生术+养肠操,远离胃痛、腹胀、便秘、食欲不振》一书)

本文留言

作者郭大维、王瑞玲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