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经济又放缓 制造业关键指标再跌破荣枯线(图)

 2023-11-01 20:3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5,再次跌破荣枯线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5,再次跌破荣枯线。(图片来源:STR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1月1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5,再次跌破荣枯线,中国经济再现放缓迹象。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再次跌破荣枯线

10月3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该指数降至49.5,再次跌破荣枯线,中国经济从而再至收缩区间。

以企业的规模来看,中国大型企业PMI为50.7,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而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7和47.9,比上月下降0.9和0.1个百分点,都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表明中国的制造业生产仍在扩张,但步伐有所放缓。

中国的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也都低于临界点,表明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

针对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10月份,受‘十一’节日休假和节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PMI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50%是这项指数的荣枯线(或称 临界点),高于50%则标志该指数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则处于收缩阶段。

中国常用两种制造业PMI指标,分别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制造业PMI。官方PMI和财新PMI的基本编制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采购经理进行月度调查。但官方PMI和财新PMI之间还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财新PMI更关注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

11月1日,中国财新/标普全球制造业PMI从9月的50.6降至10月的49.5,回落至荣枯线以下。

中国财新的调查与官方PMI指数相呼应,该数据也显示经济活动意外收缩,使人们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期复苏的希望产生怀疑。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经济再现放缓迹象。这些备受关注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并未摆脱困境,要应对的挑战包括海外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房地产持续萧条。

最近几周,北京当局加大了刺激措施的力度,但许多经济学家现在表示,中央政府需要在今年的最后阶段采取更多措施,以确保经济增长不会熄火。经济方面的困难已促使人们重新关注中国增长所面临的长期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暗示,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应比以往减少,但先进制造业和消费能否填补这一缺口尚不清楚。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紧张,正阻碍中国获得高端芯片和其它关键技术。

导致中国经济放缓因素众多

台湾的东华大学新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松兴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中国不管是制造业或服务业的PMI,后面的支撑应是银行的放款,有资金才有动能:“中国现在银行的放款量,也就是贷款在下降,存款却是增加。整体而言,投资意愿还是比较低。”

陈松兴指出,中国制造业的PMI分为两部分,一是出口产业。前三季度,中国的进出口数字都是下滑,其中进口下滑,未来几个月出口一定下滑。因为进口原物料与能源是为了出口,所以可以预期第四季的出口不会好。

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Xu Tianchen)对路透社表示:“(中国)疲软的PMI数据反映出房地产低迷和基础设施支出放缓,相关需求疲软。”

报道还指出,中国新出口订单和进口订单均连续8个月萎缩,这表明制造商正在努力寻找海外买家,并减少订购用于成品再出口的零部件。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媒体分析,中国的“经济修复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他认为,此次PMI收缩的主因是受季节性因素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中国国内需求复苏进程存在波动。但目前看,“中国国内经济并未出现系统性冲击。”

也有分析认为,中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的数据已经明确表明,当前的中国经济处于调整或下行状态,尤其是以房地产行业的整合为最明显代表。

目前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预估中国明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5%;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预估为4.6%;世界银行的预估为4.4%;而部分国际投行的预估值更低。

中国经济和制造业糟糕的时刻还未到来

近几年,中国经济不断下滑,按照经济学理论,在这种条件下风险事件会变多,企业和居民都会变得更加谨慎,都会努力降低自身负债,即“去杠杆”。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曾讲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企业不肯借贷,而且把企业利润都用于还债,竭尽全力降低负债规模,尽量“去杠杆”,从而导致日本出现了“资产负债表衰退”。

中国《财经》杂志公司产业报道团队创建的“财经十一人”此前发布的文章指出,中国制造业并未呈现出“去杠杆”。相反,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一种“加杠杆式收缩”。

“加杠杆式收缩”是指:如果从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角度看,很多制造业行业无疑在收缩。但是,这些行业的“净资产负债率”却在显著上升,即“杠杆率”还在上升。

净资产下降,负债上升,杠杆率会显著提高。净资产减少往往表明行业前景暗淡,企业所有者不愿增加投入,部分企业甚至永久退出该行业。

文章认为,这些行业净资产减少的主要原因不是亏损,因为除了黑色金属,其它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还是正数。那么净资产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所有者通过分红等方式落袋为安了。在经济下行期,有条件的企业应该主动“去杠杆”,从而避免经济进一步恶化之后,被迫“去杠杆”。被迫“去杠杆”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破产清算。需要注意一点,经济最艰难的时期也许还没到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