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示意图。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仇英《枫溪垂钓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唐代诗僧德诚,四川武信(今四川省遂宁市)人,长期居住在华亭朱泾(今金山朱泾)一带。由于率性疏野、喜好山水,致使德诚日久仍无嗣法之弟子以报师恩,于是只能前往浙江秀州华亭县吴江畔,为人摆渡,时人称之为船子和尚。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他创作的《拨棹歌・其一》。
这位船子和尚的《拨棹歌・其一》共二十八个字:“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这首诗,是一段生动描写了月夜垂钓的情景的禅偈,呈显禅诗意境深邃,韵味自然,值得共同欣赏。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刚看这首诗,有两个疑问。其一,是这“千尺”钓鱼线是从未见过的。当然,这是一种比喻而已;其二,是僧人怎么会热衷钓鱼呢?佛家不是讲不杀生吗?这句的大意相对简单,诗人将千尺的钓鱼线下水,江面上一波荡起,就有万波相随。其实,诗人所钓的不是鱼。醉翁之意不在酒,诗僧德诚追求的是一份宁静和平和。这里的垂钓可能还有一层涵义,是指的对世间有求。下钩时,就是在求什么东西。因为有求,就会触动世间的种种关系,从而触发连锁反应,才会“一波才动万波随。”这里讲出人世间的一个理,一个人也许开始只是一个执着,但却层层影响。
有个佛教故事,说有个僧人在山上一个人修行,无意间救了一头小鹿,就养了起来。这只是一个执着,连锁的反应是担心小鹿吃不饱或受冷。种种连锁反应,使得僧人无心修炼了,最后半途而废,失去修炼的机缘。一个小执着,却影响到一位僧人修行的成败就不是小事了。诗人用“一波才动万波随。”来形容确实是非常贴切的。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这里的美景是德诚悟道后的空寂的感受。“夜静水寒鱼不食”只是一种借口而已,真不知道如果鱼真的上钩了,诗人会怎么办?一个僧人该如何处理?诗人或许也像姜太公一样,使用的是直钩吧,根本就不可能有鱼会上钩的。而“满船空载月明归”就明白,诗人真正想要的却是悟道后的心明,而非是满船大鱼的收获。
德诚真正喜欢的是隐居的生活,在他眼里,人生就像是一叶自由自在的扁舟,在明月下,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漂泊。世人往往都会受到各种情的羁绊,放不下情,在红尘中挣扎。而诗人悟道后,已经没有了这种羁绊。
据悉,宋代大文人黄庭坚非常喜爱德诚的这一首《拨棹歌・其一》,因此在晚年移置戎州贬所时,特地创作了《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这一长短句: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
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
(此文出自:纤纤〈千尺垂钓却为何〉,文章经过删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