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黄州留下了许多千古名作,现藏于台北故宫的〈寒食帖〉就是其中之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看中国合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北宋著名大文豪。一般我们谈苏轼,往往会想到他为政理民、诗词文赋、书法绘画乃至美食烹饪等多领域的全能通才,以及他面对一生坎坷仕途的快然洒脱、放达自适。我们喜欢东坡的人格精神,喜欢他的诗文,觉得他可亲可爱。不过其实,苏轼并非天生就是那么旷达与洒脱。他也有过挫折、有过迷惘、有过绝望。他在文学里所展现的超然境界,是他扎扎实实地面对人生、咀嚼苦痛、反省自身,而一点一滴修炼出来的。其中,乌台诗案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捩点。此后贬谪来到黄州,自号东坡,开启了他文学与书画创作的蜕变与爆发期。本文就来品味从乌台诗案到贬谪黄州的这段期间,苏轼是如何飞越他人生中的一大顿挫。
乌台诗案 九死一生
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与何正臣等人,联手从苏轼〈湖州谢上表〉及其他诗文中的文字无中生有,罗织以谤讪朝政、讥讽皇帝等罪名,派遣悍吏皇甫遵于7月28日在湖州逮捕苏轼。8月18日,苏轼被下到御史台狱,九死一生。御史台又称乌台,“乌台诗案”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字狱,也差点创下了宋代处死士大夫的先例。
在离开湖州以前,苏轼便“自期必死”。在押解与入狱期间,尝试过投河与绝食自尽而不果。据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记东坡乌台诗案》所载,系狱时,狱卒便问苏轼祖上五代以内“有无誓书铁券”(俗称的免死金牌),直接把苏轼当作死囚对待。而在御史中丞李定、谏官张璪等台谏昼夜不停的轮番审讯与刑求下,苏轼“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能一别子由”,遂作了〈狱中寄子由〉两首,一念子由,一念妻子,以为诀别: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