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习近平亲自主持,五大风险“稳”字当头(图片来源:今涛拍暗合成)
【看中国2023年7月25日讯】中共经济会议是一年一度,然而刚过半年,习近平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形式不看好,习近平旨在调整2022年的经济大布局,五大风险“稳”字当头,10个“稳”凸显社会的不稳定性。
党媒24日报导,经济会议称,从总体形势来看,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但会议表示,中共“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不过,无论在多么危机的关头,北京当局总会自我愚弄:“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等待“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接下来才不得不说到风险。
从目前报导出来的内容看,2022年中共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些提法消失了,如经济工作“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执政兴国”等等。而会议提出的风险增多,包括了“风险隐患”,“敢闯、敢投、敢担风险”、“重点领域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高风险”。
在五大风险临头的时候,习近平会议避而不谈失业率问题,但10次提及“稳”(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维稳才是重中之重
在五大风险临头的时候,会议避而不谈失业率问题。但对“维稳”不但包括平稳、稳定,还包括“稳步化险”:在竭尽全力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情况下,面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所以要“坚持稳中求进”、并急需“稳健的货币政策”让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同时“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还要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当然,“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是必须的。而对于高失业率对政权带来的危机,则称,“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而实际上,中共要“维稳”的内涵与“社会大局”很不稳定是一回事。为了“稳”,则不惜一切代价要“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云云。而《华尔街日报》报导的一位资深投资者一针见血指出,“市场的长期表现没办法简单地被几份政策文件左右”。
平急两用战备之需(图片来源:网络图片合成)
民营企业的机遇来了?
中共要提高“稳就业”,“梦到了民营企业的腾飞”。
2022年中共经济工作会议称: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但这一框框似乎并未得到呼应。
据相关研究资料,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从2021年年中的55%峰值降至今年6月的39%,接近三年多来的最低水平。另一个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民营企业利润骤降了21%,同期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了17.7%。”
还有一个关键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民营的就占到三分之一。
因此,今次会议则强调:“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其实,7月19日,中共抛出意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1条意见,是场面下的新规政策,画外音是民营企业已经失望,对出尔反尔随时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压民营企业的套路,已经厌倦。
相对于民营“资本家”来说,就算想赚大钱,在体制的安全度不高的情况下也会缩手缩脚。所以,与其在一个并不稳定的政治制度下营运,不若向外投资。这就必然造成资金外流。今年4月27日,党媒报导指,中共国家200家上市企业越南建厂,并附有厂商名单。而“民营企业是支撑中国经济活力和就业的主力军”,“民营部门贡献了中国约60%的总产出和80%的城镇就业”,这才是中共突然对民营企业微笑幅度加大的原因。
不得不“跟党走”的马化腾,微信后门都献给中共了,当然要积极回应,党媒随即大力夸赞其热烈回应中共国务院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步其后尘的有小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军,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和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也高喊积极拥护党中央。其实,怕的是像河北省民营企业家孙大午一样,最后落得倾家荡产、锒铛入狱的下场。心知肚明的民营企业家的名言是:中共“需要我们是无奈的选择,消灭我们是崇高的理想”。
高盛估计,中国政府债务总额约为23万亿美元(图片来源:网络图片合成)
地方债风险说法变更
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称“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今次会议则称“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字面意思就已经表明,风险已经来“报到”了,现在面临的是如何“一揽子化债”。
地方债什么情况?今年5月23日,《彭博社》报导引述美资投行高盛估计,中国政府债务总额约为23万亿美元。而这一债务难题,“或影响习近平缩小贫富差距大计”。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宣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实际上,贫富悬殊日益加剧。
至于地方债务的形成,与中共错误的实施疫情封控不无关系,仅此一项,其花费就超过3520亿人民币,这恐怕还是保守估计。
目前地方债的风险凸显,因此“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就迫在眉睫了。显然,今次会议似乎在肯定济南率先推出的公务员小区房源的出售等“意外”做法,据称,此举为当地“国企利润上缴比例升至20%”。
国内需求不足要“着力扩大内需”
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在内需问题上是“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今次强调“着力扩大内需”言下之意是不择手段。如近期有关部门推出的举措包括7月18日“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差不多就是强迫民众更新换代,在吃饭已经成问题的同时,提高品位与档次,消费“家电、家具、家纺、家装”,刺激二三产业的发展,来个良性循环,间接缓解就业难等问题。
中共做什么都是不择手段的,“着力扩大内需”,不排除其强迫民众投资购买国债,强迫消费,诱骗投资等手段——即使你根本没有温饱以外的需求。中共还是盯着民众口袋里和银行里的钱,党媒称,“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
党中央希望这些钱拿出来,刺激经济。
会议要求的“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实际上也是要“民间资本参与”,但平急两用的终极目的是当局所称的“‘急时’可转换为隔离场所”,这个“急时”也可理解为战时,属于“备战”所需,说是一个陷阱也没有错。
最有诱惑力的还是“政绩”
在以往的有关经济的会议中,党中央都没有提到“政绩”,联系到上下文,这显然是暗示官员在提振经济中不得力。而政绩却关系到官员的擢升与贬谪,这既是要挟,也是重奖,而具体内容则涵括了“政绩观”的所谓树立,也就是要求官员不能躺平的同时,还不能“庸政懒政怠政”,要效犬马之力,为独裁政权做出贡献,才有升官发财的希望,同时,间接肯定了地方官员的对民众的霸凌、欺辱——“勇于担当作为”。
于是,人们看到了“恶意不买房要被约谈”之类的创意,让韭菜们掏出所有的积蓄,为习近平的经济增长做出牺牲。
与外界希望看到的秦刚结果,恐怕在“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何时公开不得而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看法)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