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習近平親自主持,五大風險「穩」字當頭(圖片來源:今濤拍暗合成)
【看中國2023年7月25日訊】中共經濟會議是一年一度,然而剛過半年,習近平親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形式不看好,習近平旨在調整2022年的經濟大布局,五大風險「穩」字當頭,10個「穩」凸顯社會的不穩定性。
黨媒24日報導,經濟會議稱,從總體形勢來看,就業物價基本平穩,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但會議表示,中共「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
不過,無論在多麼危機的關頭,北京當局總會自我愚弄:「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等待「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接下來才不得不說到風險。
從目前報導出來的內容看,2022年中共經濟工作會議的一些提法消失了,如經濟工作「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黨執政興國」等等。而會議提出的風險增多,包括了「風險隱患」,「敢闖、敢投、敢擔風險」、「重點領域風險」、「地方債務風險」、「高風險」。
在五大風險臨頭的時候,習近平會議避而不談失業率問題,但10次提及「穩」(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維穩才是重中之重
在五大風險臨頭的時候,會議避而不談失業率問題。但對「維穩」不但包括平穩、穩定,還包括「穩步化險」:在竭盡全力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情況下,面臨「疫情防控平穩轉段」、所以要「堅持穩中求進」、並急需「穩健的貨幣政策」讓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同時「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還要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當然,「穩步推動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是必須的。而對於高失業率對政權帶來的危機,則稱,「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
而實際上,中共要「維穩」的內涵與「社會大局」很不穩定是一回事。為了「穩」,則不惜一切代價要「要制定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云云。而《華爾街日報》報導的一位資深投資者一針見血指出,「市場的長期表現沒辦法簡單地被幾份政策文件左右」。
平急兩用戰備之需(圖片來源:網路圖片合成)
民營企業的機遇來了?
中共要提高「穩就業」,「夢到了民營企業的騰飛」。
2022年中共經濟工作會議稱: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各級領導幹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但這一框框似乎並未得到呼應。
據相關研究資料,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百強企業中,民營企業所佔比例從2021年年中的55%峰值降至今年6月的39%,接近三年多來的最低水平。另一個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民營企業利潤驟降了21%,同期國有企業利潤下降了17.7%。」
還有一個關鍵數據,中國的房地產開發投資,民營的就佔到三分之一。
因此,今次會議則強調:「切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其實,7月19日,中共拋出意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1條意見,是場面下的新規政策,畫外音是民營企業已經失望,對出爾反爾隨時會以莫須有的罪名打壓民營企業的套路,已經厭倦。
相對於民營「資本家」來說,就算想賺大錢,在體制的安全度不高的情況下也會縮手縮腳。所以,與其在一個並不穩定的政治制度下營運,不若向外投資。這就必然造成資金外流。今年4月27日,黨媒報導指,中共國家200家上市企業越南建廠,並附有廠商名單。而「民營企業是支撐中國經濟活力和就業的主力軍」,「民營部門貢獻了中國約60%的總產出和80%的城鎮就業」,這才是中共突然對民營企業微笑幅度加大的原因。
不得不「跟黨走」的馬化騰,微信後門都獻給中共了,當然要積極回應,黨媒隨即大力誇讚其熱烈回應中共國務院的《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步其後塵的有小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軍,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和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高喊積極擁護黨中央。其實,怕的是像河北省民營企業家孫大午一樣,最後落得傾家蕩產、鋃鐺入獄的下場。心知肚明的民營企業家的名言是:中共「需要我們是無奈的選擇,消滅我們是崇高的理想」。
高盛估計,中國政府債務總額約為23萬億美元(圖片來源:網路圖片合成)
地方債風險說法變更
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稱「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今次會議則稱「要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字面意思就已經表明,風險已經來「報到」了,現在面臨的是如何「一攬子化債」。
地方債什麼情況?今年5月23日,《彭博社》報導引述美資投行高盛估計,中國政府債務總額約為23萬億美元。而這一債務難題,「或影響習近平縮小貧富差距大計」。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宣稱,「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實際上,貧富懸殊日益加劇。
至於地方債務的形成,與中共錯誤的實施疫情封控不無關係,僅此一項,其花費就超過3520億人民幣,這恐怕還是保守估計。
目前地方債的風險凸顯,因此「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就迫在眉睫了。顯然,今次會議似乎在肯定濟南率先推出的公務員小區房源的出售等「意外」做法,據稱,此舉為當地「國企利潤上繳比例升至20%」。
國內需求不足要「著力擴大內需」
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在內需問題上是「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今次強調「著力擴大內需」言下之意是不擇手段。如近期有關部門推出的舉措包括7月18日「商務部等13部門發布促進家居消費若干措施」,差不多就是強迫民眾更新換代,在吃飯已經成問題的同時,提高品位與檔次,消費「家電、傢俱、家紡、家裝」,刺激二三產業的發展,來個良性循環,間接緩解就業難等問題。
中共做什麼都是不擇手段的,「著力擴大內需」,不排除其強迫民眾投資購買國債,強迫消費,誘騙投資等手段——即使你根本沒有溫飽以外的需求。中共還是盯著民眾口袋裡和銀行裡的錢,黨媒稱,「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5.39萬億元,同比多增4.54萬億元。」
黨中央希望這些錢拿出來,刺激經濟。
會議要求的「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盤活改造各類閑置房產。」實際上也是要「民間資本參與」,但平急兩用的終極目的是當局所稱的「‘急時’可轉換為隔離場所」,這個「急時」也可理解為戰時,屬於「備戰」所需,說是一個陷阱也沒有錯。
最有誘惑力的還是「政績」
在以往的有關經濟的會議中,黨中央都沒有提到「政績」,聯繫到上下文,這顯然是暗示官員在提振經濟中不得力。而政績卻關係到官員的擢升與貶謫,這既是要挾,也是重獎,而具體內容則涵括了「政績觀」的所謂樹立,也就是要求官員不能躺平的同時,還不能「庸政懶政怠政」,要效犬馬之力,為獨裁政權做出貢獻,才有陞官發財的希望,同時,間接肯定了地方官員的對民眾的霸凌、欺辱——「勇於擔當作為」。
於是,人們看到了「惡意不買房要被約談」之類的創意,讓韭菜們掏出所有的積蓄,為習近平的經濟增長做出犧牲。
與外界希望看到的秦剛結果,恐怕在「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何時公開不得而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看法)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