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芒种”到 这4大民俗不可遗忘(组图)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亦是谷物栽种的最后时节。(图片来源:Pixabay)

每年在公历6月5日至7日之间到来的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谷物栽种的最后一个时节,故称“芒种”,而届时太阳黄经达到75°。

芒种时节的气温会出现明显的升高、雨量也变得更加丰沛,同时让空气中的湿度更高。此时期最是适宜种植晚稻等谷类作物,而农事耕种则是以芒种此一节气为界,当芒种过后,种植的成活率就会变得越来越低。

相信不少人看见芒种的“芒”字时,便会联想到芒果,但即使芒种具有谷物成熟之意,且届时正值芒果的盛产期,但也有人认为说成是“忙种”会更加贴切,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称芒种为“忙种”的原因了。

中国古人将芒种分成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意思是说:螳螂是一种在深秋产卵的昆虫,而到芒种时节,小螳螂会感阴而破壳诞生;喜阴的鵙(是指伯劳鸟这一种小型猛禽)开始出现在枝头上而感阴鸣叫;反舌(是指一种能学习其它鸟类鸣叫的鸟)因为感应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鸣叫。

在介绍芒种的习俗之前,先跟大家分享民俗专家提供的妙方,好祝福各位的运势能跟近日的气温一样,持续升高!

民俗专家表示,想要在芒种转运,绝对要把握好时机,像今年芒种的前一日,就遇上了能消灾解厄、祈福许愿的天赦日。民众除了在天赦日这一天前往庙里拜拜改运,还可以选择在芒种当日进行转运。

命理老师邱彦龙也在《旺好运》的专栏文章中表示,芒种这一节气在南方是代表“二次播种季节”的到来,同时也具有迎来“第二春”的意涵,想要脱单的人,就必须把握时机,趁着芒种到夏至期间的这15天之内,找时间前往月老庙祈求姻缘,届时寻照到有缘人的机会将会大幅提升喔!

芒种习俗

一、祭花神

部分地区流传着芒种日“送花神”的习俗,根据记载,早在南朝就盛行此一习俗,南朝崔灵恩的《三礼义宗》即载道:“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

人们藉着送花神仪式来传达对花神的感激,以及来年再相会的盼望。

在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中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红楼梦》中,就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回中,详细描写了送花神一事:“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䌽线系了。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二、食用桑椹

提及芒种节气的最佳当季水果,许多人会透过字面而联想到芒果,但其实桑椹才是。在中国古代,桑椹就已被视为“民间圣果”,且被作为皇帝御用的补品。

中医理论表示,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故具备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产生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须发早白、口干、大便干结等症。桑椹还能补充胃液的缺乏,并促进肠液分泌,进一步促进胃液的消化及增加胃肠蠕动。民众还认为,时常食用桑椹能明目,并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

三、煮梅


民间认为,芒种理应吃青梅。(图片来源:Pixabay)

芒种一到,喜爱吃酸之人就明白:南方现在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不过,由于新鲜的梅子大多是呈现酸涩味道,令人难以直接享用,因此往往待梅子加工过后,方才开始享用。至于所谓的加工过程,就是历史上所留下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了。

民间流传芒种期间要吃青梅,而青梅富含多种天然有机酸、丰富且优质的矿物质,故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身体免疫力、消除疲劳等保健功效。

四、安苗

安苗是中国安徽于芒种时期进行的一项农事习俗活动。据悉,此习俗始于明代。每当芒种一到,各地百姓在种植完水稻之后,就会开始准备进行安苗祭祀活动,借此祈求秋天能获得一个好收成。

届时家家户户会使用新麦面蒸发包,在将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随后使用蔬菜汁将这些制成的物件染上各种颜色,以作为祭祀供品,借此祈求老天能保佑民众五谷丰登、一切平安。

本文留言

作者隅芯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