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有三怕:“天风天雷天上哭”分别指啥?(组图)


清明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民间也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可见清明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3年的清明节在闰月,民间说“今年清明有三怕,天风天雷天上哭”,分别是指什么?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

清明有三怕

一怕天风

清明最大的特点就是火气初显,暖风到来。《淮南子·天文训》中讲:“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也叫东南风,其力主暖。清明风至,万物皆显,齐洁而清明,谓之清明。

风是大气流动的方向标,风顺则气顺,万物皆顺。风不顺则气不顺,生长在大气中的万物都不顺。所以清明刮东南风,就为顺风,也就是清明风,所以凡是与清明风相对的力量都为逆风,也就是天风,为西北风。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甯)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二怕天雷

打雷是阳气上升的表现,春分二候,雷乃发声,春雷响,万物长。震为雷,所以万物出乎震。

《田家五行》中说:“春雷,凡发声初起,艮主米贱,震主岁稔,巽及坤主蝗虫,离主旱,兑主五金长价。干主民灾,坎主水。雷起自北,主有水。”

春雷起于震,也就是东方打雷,就容易丰收。东南和西南则火气稍强,容易干旱,蝗虫较多。雷起于西北干位,则多灾多难,起于正北坎位,则多水,容易有大水。所以清明怕天雷,也就是怕西北雷。

三怕天哭

清明最大的特点是火气初现。《田家五行》中说:清明,喜晴恶雨。谚云:檐头插柳焦,农人好作娇。

清明插柳是一种习俗,若柳枝被晒焦,则农人好作娇,为欢喜之意。清明的本意就是晴而明,因此“明清明,暗谷雨”,就为气顺的标志。

农谚说: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麦怕清明一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清明要晴,谷雨要淋。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清明不明,怕是荒年。

清明火气初现,水与火相对,凡是与水有关的力量都为逆。水为冬寒,其力在北,因此清明怕寒雨,怕逆风,怕西北雷,压制新火不出现。


清明时节雨纷纷。(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当然,农谚是有地域性的,并不代表所有的地方,有的地方比较干旱反而需要雨水来缓解旱情。

农谚说:“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大意是说,如果清明节期间阴天下雨,预兆今年春季的雨水较多,会断断续续的下三个月。

适量的雨水有利于缓解春季旱情和促进作物生长,但是长时间阴雨,田间潮湿容易病害,也不利于春种作物播种。

还有一句农谚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正常的年份到了清明节大部分地区温度已经超过10℃以上了,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几乎不会再下雪了。因此,有了“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如果,清明节气时还下雪,谷雨是还下霜,说明是来了“倒春寒”了,这是农民朋友最不愿意看到的。

农谚是古人在长期的农事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认为这些谚语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哦!

本文留言

作者姝慧 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