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一夕“崩盘”?4招预防心血管疾病(组图)


心血管不是一夕“崩盘”的,它的健康和3个年龄段有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的一生,从青年期到中年时期,心血管会跨越不同的健康状态,自成年后,心血管健康状况就在走下坡路。对于心血管而言,年龄似乎是很难跨越的一道坎。年龄增大,心血管也越来越脆弱,出现疾病的风险日益增高。心血管不是一夕“崩盘”的,它的健康和3个年龄段有关。

心血管健康主要分为3个年龄阶段

第一阶段:25~45岁

此阶段大多数人属于低风险,只有少数人具极端风险或遗传风险。大约5%~15%的人群出现早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亚临床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丧失、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这个时期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会决定未来心血管的健康状况。

第二阶段:45~65岁

此年龄段的人群面临中等风险,大约20%~40%的人患有亚临床疾病,3%的人发生临床事件,认知功能开始普遍下降。早期生活方式的影响逐渐体现在这个阶段心血管健康的风险因素上。

第三阶段:65岁后

65岁后的人群普遍面临心血管疾病风险,医疗需求大为增加。约60%~80%的人有亚临床心血管病,15%发生临床事件,认知功能已明显下降。此阶段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机率,主要受成年期生活的影响。

让心血管走下坡路的11个原因

1、血压

血压高最常见的危害是引起冠心病,斑块增大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心肌缺血。若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突然破裂,引起血栓,恐导致心肌梗死等后果。

2、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导致冠心病和冠心病恶化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甘油三酯偏高的人群,血液好像多了一层油,对心脑血管损害很大。

3、血糖

糖尿病使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全身各系统血管炎性改变。

4、爱吸烟

烟雾里的焦油和尼古丁会刺激血管痉挛性改变,损伤血管最里面的一层内皮,使低密度脂蛋白更易进入血管壁,引起冠状动脉或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5、吃得差

吃得“差”指饮食结构不合理,畜肉摄入较多,蔬果、奶类、水产品、大豆类、坚果、杂粮、薯类等摄入偏少,而油、盐平均摄入量则远高于推荐量。热量摄入过多时会在体内沉积,导致内脏脂肪增加,增加高血压等风险。

6、动不够

不爱运动的人群,坏胆固醇和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久之形成厚厚的粥样硬化斑块。

7、腰围粗

肥胖除了让人行动迟缓,还会损伤血管,尤其是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风险更大。

8、肾不好

肾功能下降,尿毒素物质滞留体内,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脏功能。

9、睡不够

若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等。

10、空气差

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和心血管病死亡、发病增加有显著关联。

11、抑郁症

抑郁症不只情绪低落、悲观、自杀倾向等外在表现,还会影响全身激素调节,进而影响心脏功能,造成心脏疾病恶化。

4招预防心血管疾病

一般研究认为,在预期寿命70~80岁时,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若能提前做好预防,就能避免大部分风险。

1、管住嘴


节制饮食需要管住嘴,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料理少放油,每天吃盐不宜超过6克。(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节制饮食需要管住嘴,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料理少放油,每天吃盐不宜超过6克,适量摄取鱼、蛋、奶类、谷类、薯类,少吃畜肉,可适当吃点禽肉。

2、戒烟禁酒

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戒烟、少喝酒,最好戒酒,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

3、规律运动

坚持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达到心跳每分钟130下。

4、控制3项指标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3项指标在合理范围内。万一指标异常,应该通过调节生活方式或在医生指导下将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的水平。

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发现疾病苗头,应及早诊治,遵医嘱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除了药物以外,可以尝试冥想、瑜伽、运动、饮食调理等方式来改善。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