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零”防疫政策重创经济和卖地收入萎缩的情况下,地方财政难以为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中央财政承担新增的5100亿元财政赤字,分析指,因在“清零”防疫政策重创经济和卖地收入萎缩的情况下,地方财政难以为继。
“两会”正在召开,即将卸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发表了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表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
财政赤字是指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也叫预算赤字。赤字率是财政赤字与GDP(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根据官方发布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拟安排赤字为38800亿元(人民币,下同),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31600亿元,通过发行国债进行补充,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补充,与2022年持平。
通过预算报告可以发现,今年新增的5100亿元财政赤字均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财政赤字与去年相比并未增加,这与往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往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规模均有所增加。例如,2020年,全国财政赤字相比上一年增加1万亿元,其中,中央增加9500亿元,地方增加500亿元;2019年,全国财政赤字比上一年增加3800亿元。其中,中央增加2800亿元,地方增加1000亿元......
为何今年均由中央财政负担同比增加的5100亿元财政赤字?
据中国第一财经报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毛捷认为,当前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而中央财政相对债务负担较小,风险较小。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明显高于中央政府,一些地方政府还本付息压力较大。
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约为25.87万亿元,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不含隐性债务)余额35.06万亿元。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撰文《中共摧毁经济与民生 疫情中人们需要自救》对中共财政进行了解读:财政部有四本账,按收入规模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组成。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包括医保及养老金在内组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用于国有企业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等。
文章指出,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正常税收,一部分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还有一部分就是卖地收入(国有土地出让金)。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只到省一级,过去三年由于疫情缘故,经济增速减缓,省级收入在减少,向地级市转移支付的能力也在减弱。过去地方政府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但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滑,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难以为继。
彭博社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经济风险之一,是各个地方政府不断增加的债务。其根据中国官方数据计算,31个省份和直辖市中,在2022年至少17个省市正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债务率超过120%,已经超过官方的警戒红线。其中,天津市的债务余额为自身的综合财力近三倍,位居首位。
高盛经济学家王立升说:“债务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偿债规模更大、偿债成本更高,在资本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债务规模走升也会限制中国地方政府实施财政刺激政策的空间。”
国盛证券分析师杨业伟预计,今年全国各省平均债务率会上升到130%以上。只有经济实现复苏,财政收入得到改善,才能减少对债务的依赖,也更有能力化解债务风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