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2幅家教对联 藏尽古人教子的大智慧(图)

 2022-12-17 16: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对联 家教 教育 古人
古人通过写对联来勉励儿孙要多读书。(绘图:志清/看中国)

中国自古就很重视家教和门风,古人早就知道,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下面,我们来读一读12副中国古人用于家教的对联吧!

一、“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蹉跎风月,将何日报答君亲”

明代进士孙升,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三个儿子坐享荣华富贵,沉迷酒色,不学无术。孙夫人对此很是焦急,她思来想去,特地手书此联悬于正堂。

上联是期望,下联是警告,意在劝告儿子不要浪费精神,虚度光阴,要以担当天下为己任,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既包含了深沉的母爱,又体现了严厉的训教。

她的三个误入歧途的儿子在这副堂联的鞭策下,终于有所悔悟,改邪归正。

二、“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很贪玩,不爱读书。他的父亲兴王心中很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这副家教对联,同时规定每天要抄100遍,不完成就要受鞭笞。

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终于悟出了父亲的苦心,跑到父亲面前跪下请罪,从此以后用功读书,并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作为座右铭。

三、“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明朝徐渭晚年撰写的家教奇联。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

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四、“不敬先生,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

清代年羹尧家塾对联,上联讲尊师,下联讲师德。

五、“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

晚清湖南学者王湘绮,学问渊博,品格高尚,此联是他写给后人的家训,语浅意深。

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强调人要懂得惜福,不要奢侈浪费。

七、“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这是林则徐的手书家训联。

人莫不想自己的家兴旺兴盛,能扩充此心,即是天下之大公;能尽人心,必能于世有补,则与湛然光明的佛心相差无几,这对家对国都有利。

八、“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是林则徐的训子联。林则徐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光耀于世。

九、“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晚清左宗棠赠子侄联。今天也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对孩子来说,努力读书学习,不去游玩胡闹,磨练意志,培养能力,这些就是根本。

十、“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清代文人王之春撰写。

上联说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他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下联教导儿孙不要刻薄,言行刻薄是真正的大糊涂。

十一、“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传说,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去江南某地当县官,上任之初,他的父亲撰写了这副对联相送。

联语告诫儿子,做人应宽厚仁慈,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为非坐歹,人间自有王法,否则到了那时,才醒悟到泪酸血咸、头有青天,悔之晚矣。

十二、“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1940年夏,教育家陶行知的儿子陶绍光,背着父亲向育才学校的校长索取一张文凭。陶行知从外地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撰写此联教育儿子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向虚假的社会学习或妥协,而应踏踏实实地做人。

責任编辑: 姝慧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