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2年12月5日讯】通胀,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通常情形下,专家们会告诉韭菜有两种情形:
第一就是输入型通胀。当国际上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牛市的时候,原油、伦铜、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就会进入涨势,就会推动国内基础商品的价格,专家在此时就会告诉韭菜这叫输入型通胀。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任何国家的专家会将自己的通胀归结于外部输入,这是典型的“特色”。
第二就是商品与服务市场的供不应求。比如当房子、原油供不应求的时候就带来价格上涨,就会推动通胀上升。
现在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游戏,将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全部拿走,改用日元流通并以日元来计价,目前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约为1:20,此时市场上的所有商品与服务价格都要上涨19倍,通胀率立即就达到了1900%。
再然后,我们又将所有的日元清除,全部置换成韩元,目前日元兑韩元的汇率大约是1:8.6,在日元价格的基础上物价会再次上升到原来的8.6倍,也就是说,将再次出现760%的通胀。
当然,您还可以再次将韩元全部置换成伊朗里亚尔,目前韩元兑伊朗里亚尔的官方汇率大约是1:35,物价就会上涨到原来的35倍。
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游戏可不是这么玩的,中国永远不会将人民币全部置换成日元、韩元、伊朗里亚尔等,其实不仅是中国,任何国家都不会准许这么玩,还有人会告诉你本币是主权的象征,这么玩是违法的。
但如果哪一天央行高兴了,持续加大向市场中投放纸币的力度,让自己的本币购买力陆续等于日元、韩元或伊朗里亚尔,不就演绎成了这样的游戏吗?
上述只是以中国来举例,很多人可能不喜欢在这个游戏中使用中国,我们也不相信(也不认为)中国央行会这么干。但没关系,我们可以将游戏中的中国转换成任何其他国家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本世纪以来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都已经完成了这样的游戏,通过持续不懈的印钞不仅让本国货币成了日元、韩元、伊朗里亚尔,最终还成了废纸,如果你愿意,未来也可以让美国来玩这个游戏。
到这,谁都不会否认通胀就是货币现象,是货币贬值所造成。
不断加印钞票的过程,实际就是加征铸币税的过程,既然通胀是货币现象,最终通胀也就成了税赋现象。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输入性通胀是怎么回事呢?
举例来说,铜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金属之一,人类利用铜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二战时期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价是每吨56英镑,当时英镑兑美元汇率是1:4.03,折合每吨铜价为236.88美元,如果按照通胀进行调整,这个价格就相当于2021年的3514美元,已经相当于二战时期的14.83倍。2021年伦敦铜的全年均价大约在9000美元左右,与3514美元有比较明显的偏离,这其中有以下因素在发挥作用,第一,政府或机构所公布的通胀数据并不能如实反应出真实的货币贬值水平(这与计算通胀数据时的采样有关,也与每种商品在通胀中的权重有关,还有些国家会故意将涨幅最严重的商品剔除到计算通胀的一揽子商品之外,等等),而且政府一般都更倾向于压低通胀数字,这就很可能导致真实的通胀比公布的数据要高一些,当这种误差持续70多年后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经过通胀调整后的铜价就会高于3514美元;第二,期货价格的波动十分剧烈,2020年之前的铜价相对低迷,而2022年美国在遭遇高通胀,这说明美元在2022年出现了加速贬值,但铜价在2022年却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这说明2021年的铜价明显高于长期的价格中枢。
所以,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其他因素对铜价的影响很小,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影响,美元贬值才是铜价上涨的核心因素。这反应的实际就是一种常识,二战时期的一吨铜与今天的一吨铜有差别吗?当然没差别,之所以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当然来自于美元价值的变化,这其中的逻辑无可辩驳。
上面我们说过如果将人民币立即置换成日元,通胀立即上升为1900%,从二战时期到2021年的铜价上涨,就是美元持续换币带来的结果,只不过这个换币的过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被置换之后的货币还叫美元而已。
如此,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铜价的牛市是美元贬值的结果,大宗牛市本质也是美元贬值的结果。
当然,在这七十多年的大趋势中还有很多短期波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牛市和熊市,这与美元在不同时期所展现出来的贬值速度紧密相关。
当美元贬值驱动大宗商品出现牛市时,如果非美国家的货币价值能够脱离美元独立保持稳定,也即不会随美元的贬值而贬值,即便美元贬值推动了大宗的牛市,但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大宗价格就可以依旧保持稳定,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输入性通胀,输入性通胀的来源于本币跟随美元一起出现了贬值。
美国时薪经通胀调整之后的美元真实购买力变化图(网络图片)
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输入性通胀,有的只是本币跟随美元一起贬值所带来的通胀,所有的输入性通胀本质上都是本币贬值所带来的货币现象。
供不应求是否会导致通胀哪?
如果市场上有十辆汽车,与十辆汽车对应的流通货币是10万元,一辆汽车的单价就是1万。但如果市场中与10辆汽车对应的流通货币是100万,一辆汽车的单价就是10万,价格就上涨了9倍。在这个定价过程中,汽车的价格与人口数量没有关系,即汽车价格与人的需求无关。相反,汽车的价格与货币数量有关,由货币数量来决定,也或者说,供需关系中的“需”指的不是人口多少,也不是人们是否需要汽车,指的是货币需求。
因此,供不应求带来的通胀,本质上也是一种货币现象。
上述我们说的都是整体性通胀。但我们也知道,当一个社会的流通货币总量一定时,哪一种商品的供给不足,价格就会上升,此时其他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就会下跌,这反应的是结构性涨价与跌价,这种结构性的涨价和跌价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但不会带来整体性的通胀。
其实,有阅历的农民都明白这个道理。
民国袁世凯时期所铸造的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网络图片)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当时的老人们基本都经历过民国时期,那时有很多种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包括法币、地方割据势力发行的纸币,日本侵华之后又有了日本军票、日本扶持的伪政府所发行的纸币,当然还有袁世凯时期所铸造的袁大头银币等等。每当人们说起物价上涨时,老人们一定会告诉你根本就没有物价上涨,只有钱在贬值,即便需要用麻袋装着法币才能到市场上买粮的时期,用袁大头买粮的价格也一直都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有阅历的老农都知道物价是货币现象。
这就是常识,没有货币也就根本没有物价,当然也就没有通胀,无论物价还是通胀,它都是货币现象。因此,那些鼓吹输入性通胀、供不应求带来通胀的所谓专家、教授等对价格和通胀的认识,比那些有阅历的老农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