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彭载舟(小图)在北京四通桥上挂横幅,上写:“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锁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另一个则写着,“罢工、罢课、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图片)
【看中国2022年10月15日讯】彭载舟在北京四通桥上挂横幅的义举成为历史画面。让笔者不由想到三年前在香港出现的一幕。2019年6月15日下午4时许,梁凌杰穿着背上写有“林郑杀港 黑警冷血”的黄色雨衣,在金钟太古广场的临时工作平台上示威,棚架外还挂有他的横幅,上面写道:“全面撤回送中,我们不是暴动,释放学生伤者,林郑下台,Help Hong Kong”。
2019年6月15日,梁凌杰穿着背上写有“林郑杀港 黑警冷血”的黄色雨衣一跃而下,以死抗争。(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在晚上9时,梁凌杰爬出棚架堕下以死明志,终年35岁,成为反送中运动中首名死者。警方在梁凌杰遗物中发现两封遗书,其中一封为控诉书,明言寻死是希望以此控诉反修例,另一封遗书则交待身后事。
梁凌杰的死讯让整个香港都陷入悲恸,翌日正逢民阵发起又一次反送中游行。于是在6月16日,200多万香港市民身着黑衫从全港各区如潮水般涌向铜锣湾。一时间,港岛区各大主要干道及铜锣湾地铁站内外人潮汹涌,只能缓步前行。连带铜锣湾附近的地铁站,西向湾仔、金钟;东向天后、炮台山、北角,车站内外也都是人山人海。
2019年6月16日,200万香港人走上街头,港岛主要干道水泄不通。(图片来源:周秀文/看中国)
大部分黑衣人都手持一束白花,希望途径金钟时,将它们放置在梁义士曾经以死抗争的地方。
因为游行人数众多,史无前例,民阵经统计宣布是日共有“200万+1”人参与,那1人便是梁凌杰。
之后每逢6月15日,都有市民在金钟太古广场外设置小型祭坛悼念梁凌杰,不少市民特意前来放置一束白花。有市民在2021年留下字条:“即使三年,未曾忘记”。
图为2020年6月15日,香港市民自发悼念梁凌杰。(图片来源:李天正/看中国)
这里并非鼓励以死明志。而是感叹当有人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气魄,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向暴政表达一个合理的诉求,旁观者千万不要以冷漠来回应。即使你无法走上街头抗争,即使你无法为他公开发声,但你的内心至少要有所触动。毕竟一个同胞,敢以血肉之躯站出来为这个民族发出最后的呐喊,不能让这个呐喊成为绝响,不能让彭载舟成为孤独义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未必在于它有多强大,而在于其人民是否还有基本的同理心、怜悯心。极权政府多年来都致力于分化人民,互相举报,竞相告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经成为常态。被冷漠吞噬的社会,勇气和真相也成为稀罕的珍品。当民众丧失最后那一丝善良,变得麻木不仁的时候,这个民族的灵魂已经宣告死亡。
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民族未至于此。彭载舟事件后,很多海外中国留学生在校内贴海报,在地上写下支持彭载舟的口号。很多港人也分享这些信息,乐见中国人的觉醒。
至于在大陆高墙内的中国人要如何做?香港抗争者有句口号:“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抗争,每个人都肯走出去一小步,社会环境可能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这种民间自发的,“无大台”(没有领袖)的抗争是中共最为恐惧的。
反送中期间,两名香港女中学生在街头举起“我虽势弱言轻,决不虚作无声”的纸牌。(图片来源:立场新闻)
记得《国安法》前夕,不少港人都在反思日后如何在极权的社会中生存,大家得到的共识就是:一、黑暗中互相守望,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绝不让政权拆散香港人这个群体;二、永远活在真相和良知之中——“我虽势弱言轻,决不虚作无声”,守住心中的善良,守住希望,和共产党斗长命。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