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这3个好习惯 比养生还管用(图)


人过一定岁数,拥有一个好心态,胜过这世间最好的良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60岁之后的人,人生已过多半,子女也已成家,正是享受悠闲最好的年纪。趁此时机,不妨养成这三个好习惯,比养生还管用,不信就试试看!

1、保持乐观的心态

人总会变老,这是事实,也是客观规律。

但如果心态一直乐观,那么老去的就永远只是年龄,不老的是精神、气质和风韵。

人过一定岁数,拥有一个好心态,胜过这世间最好的良药。

古人说:“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心放宽,寿命自然延长;气量大,生活的智慧就多。

当我们上了年纪,要尝试着与自己和解,世间所有的不如意,无非是自己内心的过意不去。

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将会自动过滤掉烦恼,就不会受到世俗的牵困,心情自然会更好。

2、让豁达成为常态

有人说:“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豁达的心态,来自宽容、大度,与世无争。

“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对身心有益的事物。

晚年的时候,对此生无愧无悔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别计较太多,本就是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又何必给内心徒增不必要的麻烦。

少些计较,就是善待自己,豁达就是完美人生。

3、让自己“糊涂”一点

在生活中,太较真的话,会失去很多乐趣,更是有很多人,就输在“较真”这两个字上。

过了六十岁之后,就要明白:只有自己看开、看淡,才能离幸福越来越近。

老话不是说“难得糊涂”吗?

以画竹闻名的郑板桥,毕生把“难得糊涂”奉为座右铭。他曾在60岁时为自己写下一副寿联:

“浑为做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副寿联描绘出郑板桥的人生理想:只要口袋里有几个余钱,酒罐里剩几杯佳酿,米缸里留有些存粮,就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年纪越长,就不要再为小事而烦心,耳朵里听不进无谓的争执,眼睛里看不见世俗的利益,活到一百岁,也依然能够保持心态年轻。

正是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观,使郑板桥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愉悦,这也是他长寿的灵丹妙药。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