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时刻:由肖亚庆下马到二十大权斗(图)
2022年7月1日,习近平在香港(图片来源:SELIM CHTAYTI/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8月2日讯】中共20大预计秋天举行,所有相关环节成为下半年中外媒体焦点。
想不到就在7月底已经爆出惊人消息:党中央公布了中央和国家机关选出的293名代表名单中,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却意外落选。
香港观众未必对肖亚庆有太深认识,但他是近年来在任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而且掌握极大权力,今次变动亦势掀起了二十大的权斗及政治布局。
中纪委确认,肖亚庆因涉嫌违纪违法接受调查。肖亚庆是工程师出身,后来成为企业高管,在经营国企中国铝业时受到外界注目,2004年,他接替现为中共最高安全官员的郭声琨,担任公司总经理。肖亚庆牵头带领中铝发展成一家全球著名的金属和矿产集团,并因为发起对矿业公司力拓(Rio Tinto)进行重大投资,从而一举成名。
2016年,肖亚庆转任国资委主任,该机构权力很大,负责管理所有大型央企及国有企业,是控制全国资产的最重要机关。三年后,他转到中国主要的反垄断监管机构,随后于2020年接掌工信部,近年积极拓展新能源车及芯片开发,可说是掌控内地最重要的国家新兴产业。
同一时间,除肖亚庆外,掌管庞大资源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裁丁文武,亦在同一时间遭到调查,令内地半导体圈震撼,显示反腐风潮吹进业界,反映官方对半导体行业的监管开始趋严。
必需强调,由国资委历任到工信部,可见今年63岁的肖亚庆掌管均是国内最重要经济产业,权力之大、级别之高,更突显他今次下马的非比寻常,更是近年在位时出现问题的最高级别官员。更值得注视是肖曾长期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在李克强身边工作,因此外界也怀疑,他“出事”与中共高层权斗有关。
我早在五月时的评论文章“权力游戏——由经济数据看内部权斗”,已经提出习近平在举行二十大前夕,很可能出手消灭竞争对手,现在李克强身边长期工作的肖亚庆遭到清算,明显是反映权斗正在升级。
熟悉国情的分析提出,中纪委通报仍然以“同志”称呼肖亚庆,似乎暗示肖亚庆的问题可能不大。如果肖亚庆的问题不大,那就更让人怀疑,习近平是不是在瞄准他背后的势力呢?
巧合的是,在肖亚庆下马之后一日,习近平出席一项名为“学习习总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时,称20大将宣示中共“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警告官员不要消极腐败,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有学者已提出,习近平的表态,实际上是以“反腐”要挟众官员,若不支持他连任将“被反腐败”。
这不正是肖亚庆的写照?
二十大前夕,最关键的北戴河会议即将举行,权力斗争之外,外界关注是中共如何化解近日的经济危机?答案就是不化解。
中共最高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季度经济会议”,于上周四(7月28日)结束后发表公告称,今年下半年的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与四月上一次政治局经济会议后的公告不同的是,上周四的公告已没有明确提到5.5%的增长目标,只说将“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显然明示中央已经放弃了这个增长目标。
确实,几乎没有经济学家预计中国今年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的官方目标,尤其是在公布第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只有0.4%之后。
有经济学家预计,要全年增长达到5.5%,下半年经济增速要达到8%或以上,根本是不可能任务。
路透社的《热点透视》(Breakingviews)就提出,对那一些热衷于股票市场或刺激措施的人们,政治局的声明很明显会令他们感到失望,因为控制疫情仍然是放到第一位。
政治局会议还直接谈到了中国面临的两个相互连系的挑战:购房者断供房贷,引发对房地产行业以及严重依赖房地产销售的农村银行系统的担忧。
对此,领导人表示,要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要稳定房地产市场。政治局表明,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同时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不过,从中国领导层的表态来看,他们没有偏离房地产调控的宏观目标,仍会打击投机行为并遏制地产商由债务推动的增长。
在上周四的声明中,政治局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口号。这与一些经济学家的期望相反,这些经济学家原本预期政府会以更积极的方式提振房地产销售和房价,甚至会包括放弃2020年提出限制发展商债台高筑的“三条红线”。
甚至连李克强本人也改变了语气,降低了对经济增长的强调,称政府不会为了“过高增长目标”而出台超大规模刺激措施。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一直没有采取大规模的救市措施。英国《金融时报》称,人民银行初步将向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约2,000亿人民币的低息贷款,年利率约为1.75%。这些商业银行再将使用人行的贷款连同自有资金,向房地产项目提供再融资。政府希望银行能够将其初始资金放大至多四倍,总共筹集约1万亿人民币,助发展商完成“烂尾楼”。
这情况反映小业主的“集体停贷”令中国内地政府感到有压力,但央行揼水最终能否如愿解决困局仍令人质疑。
一方面因为“烂尾楼”质素良莠不齐,即使有钱亦未必能完成项目。最重要是市民的买楼信心难以再挽回,而且人行只是出资二千亿人民币实在是少得可怜,银行要自行承担风险再倍大放贷金额,作为银行界管理层会否愿意冒上这个风险?
而且内房过去多年的经营模式已经崩溃,券商野村估计,地产商在2020年底之前售出的住宅只有约六成能准时交楼。鉴于2021年内地的住房销售额超过2万亿美元,未完工“期房”的价值是非常巨大。
断供抗议的行为清楚地表明,内地买楼需求已经跌至谷底,评级机构标普预计今年中国的房地产销售可能下降三分之一,这并非小规模的救市措拖“修修补补”就可以扭转。而断供可能会让约人民币1万亿元的银行贷款面临风险,约占内地总贷款的0.5%。
中央迟迟未有出大招救楼市,一方面考虑是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紧张,同时也没有人胆敢挑战习近平提出“房住不炒”的核心思想。但鉴于楼市在内地经济规模占比达三分之一,政府最终可能没有太多选择。到底习近平会否屈服,最终不得不救楼市,相信也是二十大前后,习的权力会否被挑战一个关键风向标。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