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西关。(图片来源:神韵艺术团官网)
“杠精”这个名词,是现代才出现的。但是这样的人,却不是某个时代,某个国家特有的。在每个时代,任何地方都有“杠精”的存在。
“杠精”是对人不对事,为反对而反对,为找事而找事,以抬杠为己任。
“杠精”曲解他人的原逻辑,或不管他人所述内容,一味攻击挑衅对方。
他们的画风一般是这样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
杠精:为什么是鸭呢?难道不能是鹅?
这是黑色。
杠精:你凭什么说这是白色?
中午准备吃什么?
杠精:就知道吃吃吃,知道贫困山区多少孩子没钱吃饭吗?
我们公司快倒闭了。
杠精:不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吗?
早安。
杠精:晚上就不安吗?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让你哭笑不得?
这类人以抬杠为己任,往往并不关注客观事实,经常为反对而反对,不管别人所说内容的对错而进行持续的反驳。
两只争吵的树燕。(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如何对付“杠精”?老子在两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如何对付“杠精”?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普通的十二个字,就是老子给我们应对“杠精”的方法。
为什么说“不争”是应对“杠精”的方法呢?“杠精”的意思就是喜欢抬杠的人,你想一想,在任何时代,不管在什么地方,是不是都有这种人存在。
杠精的特点,在《道德经》中也有提到,老子提笔写了四个字:“自见,自是。”
自见:自我表白,显露自己的意思。
自是: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很顽固。
网络对“杠精”的定义:通过抬杠获取快感,唱反调的人,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不论他人说的是什么,是否正确。
把网络定义和《道德经》提到的四个字,两者结合在一起看,是不是觉得老子很有智慧?他用一双慧眼,早已看穿这些。
杠精的乐趣就是“争”,看穿一切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同时,老子也对“杠精”的行为作了批判。
在第二十四章写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大概意思是:这些自我显露,自以为是,不明断是非的人,从“道”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只能说像剩饭和赘瘤一样,大众也厌恶它,追求上进的人,有道的人绝不会这样做的。
所以说,“不争”就是应对“杠精”的方法。
只有不争,才能让“杠精”有力无处使;只有不争,才能让“杠精”闭嘴。
我们有重要的事做,和他们浪费时间,除了累并无他意,赢了又怎么样呢?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