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称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却忽略一件事(图)

李克强称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5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实施共33项稳经济措施,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但这忽略了民众的消费能力,也有北京大学学者吁当局效仿美国模式给民众发钱。

北京当局坚持“清零”防疫政策,但中国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正在增大。官方发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除了零售额和工业生产双双衰退外,汽车、笔记本电脑等部分供应链的断链危机也正在升高。严厉的防疫政策不仅重创中国各产业的产能及物流,也打击投资及消费信心,更可能阻碍全球供应链的复苏。

以上海年产值超过75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汽车产业为例,上海汽车销售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汽车经销商因封城全数歇业,全市4月的汽车销量史无前例“清零”,即无交易。若以封城一个半月来计算,上海汽车业近期销售额损失恐上千亿元。

面对经济下滑,中国总理李克强5月25日主持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并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护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而就在5月2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实施共33项稳经济措施,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决定实施六个方面措施,具体措施共33项,包括在更多行业推行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2.64万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这33项措施的重点在于保住中国企业的命脉,却没有估计家庭和个人的消费需要。从北京当局的角度考虑,扶持中小微企能带来直接税收,能带来看得见的经济数据增长。但是官方忽略了一件事情,民众有了消费能力直接就能拉动经济的发展。

台北经济学者吴嘉隆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经济因俄乌战争面临下行压力,现在加上封城引发的生产和就业困境,中国经济前景恐笼罩在四大恶性循环的乌云中。

吴嘉隆说:“生产跟就业受影响之后,影响到消费信心,回过头来减少企业的营收,有裁员、失业的问题,冲击到消费端,这是消费信心的恶性循环。投资信心的减少带来更多的投资退却,这是投资信心的恶性循环。银行现在怕呆帐,不贷款让消费者不容易借新还旧,反而会出现呆帐,所以银行怕呆帐,反而会造成更多的呆帐,这是银行信心的恶性循环。再来是资产通货紧缩,就是(借贷人)要还债,只好去卖掉资产,结果资产价格下跌,反而还不了债,只好卖更多的资产,陷入资产型通缩的恶性循环。这四个现象同时发作、再加上极端清零,(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4月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的财政政策其实可以再积极一些,可以直接给民众发钱刺激消费。

刘俏说,“光华管理学院前段时间跟蚂蚁金服联合做了一个小微经营者的信息调查,基本上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到现在是直线下滑的。而且这里面最大的一个诉求就是没有需求(消费、流水)。”

“我觉得美国在2020年前后这一系列政策操作后,虽然现在带来了一些通胀的压力,通胀的水平也比较高。但事实上我觉得应该是挺成功的,因为美国服务业占到GDP(国内生产总值)80%以上,在基本上完全停转的情况下,他靠发钱能把经济稳住,把市场主体稳住,我觉得这个经验值得我们未来去思考一下,”刘俏说道。

刘俏呼吁,“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精准一些。我觉得发钱是可以考虑的一件事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