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管控雾煞煞?中国防疫用词一次看懂(图)
上海浦东在2022年4月1日采用「阶梯式管控」,划分「封控」、「管控」、「防范」3个区。(图片来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4月3日讯】全球武汉肺炎疫情持续2年多,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中国创造出许多具「中国特色」的防疫办法与名词。当中涉及到人员流动、对内对外交通管理与防疫目标,中国民众亦对防疫政策有不同看法。
随着疫情发展,中国创造了许多防疫规则与用词,然而相同的防疫名词落实在不同地方,政策多少不尽相同,且规则不一定有明确的定义。综合中国媒体报导,疫情发生以来的地方政府防疫措施汇整如下。
●封城(省)、封控
中国湖北武汉在2020年1月23日突然宣布「封城」,这是疫情发生至今最严格的人员及交通管控。人员全待在家中;对外交通停摆,例如飞机停飞、高铁停驶、高速公路交流道全封;对内的公车、地铁等大众运输交通停运,计程车、私家车停驶。历经了76天,武汉才解封。
2021年12月23日西安因疫情也选择「封城」,但方式稍有放宽。例如,人员可持48小时核酸检测(PCR,聚合酶连锁反应)阴性证明与单位、街道证的审批证明得以离开,每户每2日允许1人出外采购物资。历经32天后才解封。
伴随「封城」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核酸检测。除此之外,「封城」亦造成物资匮乏、民众就医困难,有孕妇、危重病人就诊遭拒,引起民愤。
「封省」是吉林从2022年3月14日起应对COVID-19疫情外溢而采取的对策,当地政府禁止吉林省(特别是长春、吉林两地)人员跨省、跨市州流动。
「封控」则指对社区、大楼进行管制,但城市的其他地方,视当地规则,有不同程度的运作。对外的交通如飞机航班、高铁等照常营运,不过乘客需持有效期限内的核酸检测证明才可搭乘。
●封闭式管理、全域静态管理、阶梯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是指对社区实施管制。在管理范围内,对进出区域的人员、车辆进行控管,包含居民凭证进出、外来人员及车辆登记备案等,快递、外卖等人员送至社区指定区域,由居民自行领取。封闭式管理广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出现,疫情初期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疫情微烧之地都采封闭式管理。
「全域静态管理」指封控区人员禁止出户、管控区人员禁止出单元,静态交通管制,公车、计程车停止营运。特点是实施时间较短,当中实施全员核酸筛查、疫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毒。人员不得出门采买,由保供人员配送,除核酸检测、紧急就医外,不得出门。实施地为吉林、上海等地。
上海浦东在2022年4月1日采「阶梯式管控」,划分「封控」、「管控」、「防范」3个区,官方指这是更加精准的分类管理措施。 3个区域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
封控区是对有感染者的楼栋采14天封闭管理措施,其他则采「7天封闭管理+7天社区健康管理」;管控区采「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落实7天社区健康管理;防范区则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落实7天自我健康管理。
●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
「动态清零」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前提下,当出现本土疫情时,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求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使疫情能够及时终止,感染者清零。
「社会面清零」指的是发现所有新增确诊病例,都已经是在隔离中的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者」),或是「密接者」的「密接者」,代表在社会上的疫情传播途径已被有效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