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2年3月26日讯】1939年9月,纳粹德国和苏联红军联手侵略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开始,短短一个月战斗结束,德国和苏联就吞并了波兰。同年11月,苏联红军向芬兰发起进攻,虽然这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苏联红军在人数和武器上有绝对的优势,红军规模是芬兰军队的两倍,武器装备的差别更加悬殊,芬兰只有几十辆坦克、几十架飞机,但苏联拥有5千辆坦克,4千架飞机,但没有想到的是,芬兰予以强烈的抵抗,打成了一个平手,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战斗和僵持,两国签署了莫斯科和平条约,虽然苏联有所斩获,但跟当初斯大林希望的相比要小了许多,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但红军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比例悬殊,芬兰军人伤亡一个,红军伤亡五人。这在历史上被称作冬季战争,在芬兰就有冬季战争博物馆,陈列着当时用过的武器、装备、地图、照片等等。
时隔八十多年,历史仿佛重演,今天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跟当年侵略芬兰是多么的类似。苏联凭借着绝对的空中优势和装甲机械部队,一上来简直是势如破竹,很快突破了芬兰的防线,但是芬兰人继续顽强抵抗,到处打游击,就是不投降,本来斯大林要吞并整个芬兰,扶植亲苏政权,但最后只瓜分了芬兰十分之一的国土,芬兰承诺保持中立,双方签署和平协议。
今天的乌克兰战争会不会走到同样的结局中去呢?前车之鉴,能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呢?至少有这么三条经验教训。
首先,不能低估一个有国家认同的民族和人民的战斗力和向心力,在保家卫国的本土,看似弱势的军队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一点在今天的乌克兰也有展现。
其次,国际社会的后援资助功不可没。在芬兰冬季保卫战期间,世界各地的支援兵到芬兰参战,特别是来自邻国的瑞典,志愿军人特别多,国际社会除了出人还出枪,许多国家提供武器装备,也提供在国际社会的外交援助,国联,也就是联合国的前身,强烈谴责苏联的入侵,这跟今天联合国的做法一致。外援对乌克兰至关重要,美国承诺的8亿美元的援助还不够,需要提供更多的标枪导弹和其他地对空导弹、无人机、重型武器、弹药、榴弹炮。乌克兰急需远程防空系统,比如俄罗斯的S-300防空系统,波兰承诺向乌克兰提供米格29战斗机,这个提议被拜登政府否决,不妨从新拿出来评估一下。
第三,战争如何收拾残局。站在乌克兰的角度看,当然是俄罗斯全部撤军,归还侵占的领土,支付战争赔款。照目前的局势看,这样的结局可能性不大,毕竟俄罗斯军力深厚,手里还有核武器。芬兰的模式不失为一个选项,乌克兰用中立和部份已经控制在俄国手里的领土,克里米亚、顿巴斯,换取安全保障。1994年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用放弃核武器作为条件,换取国际社会的安全保护,核武国家在备忘录上都有签名,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都有签名,但现在俄国侵略乌克兰,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成为一纸空文。尽管如此,芬兰模式还是一个可供参照的选项。
当然我这么一说,隐隐然就感受到有砖头扔过来。普京和他的支持者一定感到很窝火,原本几天就完成的特殊军事行动弄到这个地步﹔乌克兰人也会怒不可遏,又要割让领土﹔自由社会也窝着一肚子气,经济制裁还没有敲打够,普京还没有下台,当然如果经济能够因此反弹,欧美各国可能会消气一些。但是毕竟,芬兰模式能停止流血冲突,难民得以回国、重建家园,乌克兰仍然是主权国家,一个中立的主权独立的国家。再看看历史上芬兰怎么样,1975年就是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签署了赫尔辛基协议,也叫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赫尔辛基最后文件,这项协议虽然承认了苏联对东德和波兰边界的划分,但协议也加上了人权条款,允许签约国组建人权监督小组,为苏联和东欧的民主运动提供了道德与法律上的支持,在东欧推动了不同政见者运动,推动了非暴力抗议团体的兴起,最终导致苏共的解体,导致柏林墙的倒塌。独裁暴政终不长久,假以时日,它从内部自己就腐蚀倒塌了,跟苏联比起来,芬兰笑到最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