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你看懂了吗?一部作品揭欧阳修的层次(图)

解读欧阳修《秋声赋》

 2022-03-07 1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据悉,一般人是无法真正理解欧阳修的《秋声赋》。
据悉,一般人是无法真正理解欧阳修的《秋声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53岁时写下辞赋作品《秋声赋》,原文如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澹,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近期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此文,当时觉得心中的某些东西被触动,于是仔细看了原文和一些相关的解读文章,想对此文从修炼的角度做一个解读。

历代对此文的解读一般都认为这是作者政治失意后借描写秋抒发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实际总体讲,这是欧阳修从秋的属性谈自己对修炼的感悟,不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的话,一般人是无法真正理解《秋声赋》的,欧阳修本身也是修炼人,而且层次也是不低的。

我在读此文时,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尽可能使自己进入欧阳修这个“角色”,体验这个“角色”写此文时的所听,所见,所触,所感,我感受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深意,就是要在读“百遍”的过程中不断放下自我的一切,进入作者的思维,如果最后能够和作者的思想溶为一体,那么“其义自见”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对这第一段历来的解读只着重于作者文笔的形像生动,却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欧阳修能够听到声音而童子却听不到,按常理欧阳修写此文时已年过半百,听力等各方面都在衰退,而童子很小,感觉应该很灵敏才对,其实作者说是在读书,实际是处于入定的状态,放在面前的书只是做做样子,在这样的状态下各方面的感观都极为灵敏,所以听得到秋天来的声音,“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很准确地说明了方位,更说明了这点。而童子虽很小,却不在定态,更不是修炼人,所以听不到什么。

任何东西在另外空间都能体现出生命,春夏秋冬也是生命,是无形的生命,但有时候也可以化成具体的人形,重庆长江大桥的两边就有春夏秋冬四个人形塑像,凭空想像是想不出来的。平常讲什么是什么的化身,比如某人是正义的化身,某人是邪恶的化身等等也有这样的含义在里面,当然那种情况和这里不完全一样,具体也比较复杂,这里不谈,只说这个意思。欧阳修在这里看到的就是化成人形的秋。

秋来的时候是有声音的,这个声音就像作者描写的那样。其实平时人走路也是带风声的,只不过一般没有在意而已。

接下来:“其色惨澹,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里作者是对自己切切实实看到和感受到的秋这个“人”的描绘而不是常人的所谓感觉。这一段的后面部分点明了秋的作用,在五行中处的位置以及和其它一些事物的对应关系。宇宙有成住坏灭,而在每一个阶段中又有无数个小的成住坏灭,小的成住坏灭里又有更小的成住坏灭,一层一层往下,在人这个最低的层次里春夏秋冬是其中的一种对应,“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草木在春天生,夏天长,秋天衰,冬天亡,对应成住坏灭,每个阶段又正好对应春夏秋冬,而秋就是肃杀的季节,秋的作用和角色就是如此,好比厨师就是做饭的,医生就是看病的,他在五行中和其他的事物也是有对应的。“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这是作者切身看到的,不是简单重复五行学说中的论述。

五行学说在现代人看来很玄,其实在很高层的空间看是一清二楚的,就像一个“剧本”,而这个“剧本”本身也是生命,也是法派生出来的,他使宇宙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运行,神就是那样一种安排,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经验的总结,修炼有素的人可以看的到,当然层次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样,有的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有的看的多一些,层次越高看的越清楚越全面。常人对此其实也能有一些感受,如讲水克火,金克木等谁都能理解接受,但在常人的层次感受极为有限,欧阳修的层次还是不错的。

下面“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这一段要总体的理解,仔细品味,这和老子讲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不是很相似?这更加说明了欧阳修的修炼层次,作者从秋的肃杀引申出对修炼的感悟,也就是说“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都是自己对名利情的过于执着而造成的,怨不得别人,所以“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也就是说要节制自己对名利情的执着,这和修炼人的修心断欲就很接近了。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子讲“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我们都知道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渔夫捕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说,把它放生就能满足愿望。渔夫的妻子总是不满足,向小金鱼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老太婆无休止的追求变成了贪婪,从最初的清苦,继而拥有辉煌与繁华,最终又回到从前的贫苦。这个故事其实很深刻,生活中的人有多少人象那个渔夫的妻子呢?常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真是如此,渔夫妻子的结局还算好的,那些不择手段获取利益的人就绝不单单是“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了。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首尾照应,用童子的茫然反衬作者的修炼层次。在一般的解读中普遍认为此文基调过于悲伤,不那么积极向上,其实古人悲秋的传统正是天人合一的一种体现,悲在五行中也属金。我看过不少描写秋天的散文,无论其文笔如何华丽优美,都是常人这一层次的,可以说在古今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这一篇层次是极高的,因为作者站的角度高于常人,所以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責任编辑: 隅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