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很早就在预言中提及,未来的阿育王所作的功德。(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其实,佛陀很早就在预言中提及,未来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所作的功德。这位阿育王是印度的伟大的国王之一,同时是一名佛教徒,由于他带来佛教的繁荣,后世敬他为佛教护法。
早年阿育王为了稳固政权,不惜一切铲除异己,因此被称为“暴虐阿育”。所幸阿育王后来折服于佛法的力量,痛改前非,成为千古难得的护法仁王。人民见状,都很欢喜见到国王由暴转慈,遂改尊他“法阿育”。
阿育王为了兴隆佛法,在四边城门设置药品仓库,施药与僧众、百姓,免费的医疗设施让印度免除了贫病的威胁。阿育王还每天各以一千钱供养塔像、上座比丘,又各拿一万钱供养僧众,添置药品。阿育王还很贴心地栽植路树、遍凿水井,以便行人消暑休憩之用。总之,提及阿育王,总不乏各种德政,这些事迹均详载于摩崖法敕中。阿育王虽然只有三十余年的治世,但其孔雀王朝却成为印度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也为今日留下了佛法治国的最佳典范。
此文要跟各位介绍如此伟大的阿育王的故事。
阿育听闻尊者功德 诚心发愿供养
有一天,尊者带领阿育王来到了舍卫国,走入只桓精舍里,以手指着某塔,说道:“这是尊者舍利弗的塔,陛下应当供养。”
“这位尊者有何功德?”
“他是第二法王,随转法轮。”
阿育王心生大欢喜,立即施舍十万两珍宝,供养其塔。”
“陛下应供养此塔。”
“这位尊者有何功德?”
“他是神足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能以脚指践地,地即震动,撼动天宫,能降伏难陀跋难陀龙王。”
阿育王立即施舍十万两珍宝,供养此塔。
“此是摩诃迦叶塔,应当供养。”
“他有何功德?”
“他少欲知足,头陀第一,如来曾施以半座及僧伽梨衣。他悲悯众生,兴立正法。”
阿育王立即施舍十万两珍宝,供养此塔。
“此是薄拘罗塔,应当供养。”
“他有何功德?”
“他无病第一,但从不为人说一句法,故而一生寂然无言。”
“既然如此,那么以一钱供养。”
诸臣问阿育王:“他们的功德既然相等,何故于此仅供养一钱?”
“这位尊者虽除无明痴,智慧能鉴察,但他不说法,于世人又有何益?”
供养阿难之塔 更胜他者
“此是阿难的塔,应当供养。”
“他有何功德?”
“此人是侍佛者,多闻第一,撰集佛经。”
阿育王立即舍百亿两珍宝,而供养其塔。
诸臣不解问道:“为何于此塔的布施供养皆胜过前面的塔?”
阿育王以如下的偈语解释:
“如来之体身,法身性清净,彼悉能奉持,是故供养胜。
法灯常存世,灭此愚痴冥,皆由从彼来,是故供养胜。
如大海之水,牛迹所不容,如是佛智海,余人不能持。
唯有阿难尊,一闻悉受持,终无忘失时,是故供养胜。”
阿育王对以上诸塔供养以后,来到了菩提道场树。这棵树下是如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圣地,故而阿育王便以敬佛如佛在之心供养这棵菩提树。
皇后妒嫉酿大错 菩提树枯令阿育王悲痛
阿育王的皇后名叫低舍罗絺多,她见阿育王如此敬爱那棵菩提树,而冷落了她,竟对那棵树生起嫉妒心,于是重金聘请了一位巫师作法,诅咒那棵树,令其枯死。
于是,巫师前往菩提树,以咒术诅咒那棵树,并以綖系树身。这时,大树果真渐渐枯死,叶即萎落,其叶凋落。
巫师又告诉皇后:“你应以热乳浇树,乃可令枯。”
于是,皇后假意告诉阿育王:“我想要以乳供养菩提树。”
阿育王不疑有他,便说道:“你去吧!”
就这样,菩提树立即枯萎。
阿育王发现以后,难过到昏迷倒地,大家以水拨浇,国王经良久才苏醒,醒后悲泣道:“我见此菩提树,犹如见到如来,今树已死,我心亦死,我也要随之而去。”
皇后大惊,发现自己铸下大错,赶紧以冷乳灌菩提树下,树又更生。
阿育王听说菩提树又复活了,立即转悲为喜,来到菩提树下,更加依依不舍。
阿育王实在诚心 再办供僧大会
阿育王又发愿欲举办无遮供僧大会,于是各准备了四个宝瓮,这四宝瓮分别是金、银、琉璃、颇梨,里头盛有诸香乳及诸香汤,他手持各种饮食,幡幢、宝盖等各种宝物,及各种花香,并受持八关斋戒,着白净衣服,执持香鑪,站在殿上,向四方作礼,心念口言:“如来贤圣弟子在诸方者,请怜愍我,受我供养。”又说了以下的偈言:
“如来贤圣子,正顺寂诸根,离诸三界欲,诸天应供养,
今当悉来集,受我微心惠,哀愍副我意,令法种增长,
常乐于寂止,解脱诸所著,如来之真子,从法而化生,
诸天所供养,哀愍于我故,今当悉来集,副我之微意,
诸圣在处处,罽宾多波婆,大林离波多,阿耨大池边,
江河山薮间,如是一切处,诸圣在中者,今当悉来集,
哀愍于我故,副我之微意,又在于天上,尸梨沙宫殿,
香山石室中,神通具足者,今当悉来集,哀愍于我故。”
当阿育王说完以后,立即有三十万比丘来此集会,这些大众比丘中至少有十万名是阿罗汉,二十万是学人及凡夫比丘,而上座之座无人坐。
宾头卢尊者曾见世尊 资历深当为上座
阿育王问诸比丘:“为何上座之座无人坐?”
大众中有一比丘,名叫耶舍,是位大阿罗汉,具足六通,他回答:“此座,乃上座之座,大家又岂敢于中而坐?”
“那么,尊者那里,还有更资深的上座比丘吗?”
“当然有,陛下!他就是宾头卢尊者,他就是上座,他应坐此处。”
阿育王心生大欢喜,问道:“他见过佛吗?”
“有,而且宾头卢者还活着。”
“我可以见到他吗?”
“陛下!他马上就到。”
阿育王心生大欢喜,而说以下的偈言:
“我今快得利,摄受于我故,令我自目见,尊者宾头卢。”
没多久,尊者宾头卢带领诸多阿罗汉,就像鴈王般乘虚空而来,在于上座处坐。
诸比丘僧各自上前礼敬,然后依序而坐。
阿育王见尊者宾头卢的鬓角皓白,看起来就像是一位辟支佛,于是他跪在地上,额头触地,顶礼其足,长跪合掌,看着尊者的颜貌而说以下的偈言:“我今之王位,统领阎浮提,不以为欢喜,今得见尊者,我今见尊者,便是见生佛,心怀大踊跃,胜见于王位。”
“请问尊者见过三界所尊仰的世尊本人吗?”
尊者宾头卢的白眉相当的长,几乎都快遮到眼睛,他以手拨举起眉毛,看着阿育王说道:“我见过如来,他身作黄金色,有三十二相好,面如净满月,梵音声柔软,伏诸烦恼诤,常处于寂灭。”
阿育认真倾听 尊者讲述佛的事迹
“尊者是于何处见过佛?”
“如来带领五百位阿罗汉,第一次在王舍城安居时,我当时也在其中。”
“还有,佛住舍卫国时,曾施展大神通,作各种变化,作诸佛形,遍满诸方,乃至阿迦尼咤天,我当时也在场,亲见如来的各种变化神通之相。”
“又,如来在天上与母亲说法时,我亦在场;当与母说完后,诸天众从天上来,下降至僧迦奢国。当时,我看见过这二件事。又优波罗(莲花色)比丘尼以神通变化作转轮圣王,第一个跑到世尊面前迎接,我也看见过。世尊与五百阿罗汉一起住在舍卫国,给孤独长者的女儿嫁到外道富楼那跋陀那的家中时,彼女请佛及比丘僧。当时,诸比丘以神通各乘空而前往,我当时也特意表演神通,以神力挑起一坐大山前往受请。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世尊谴责我:‘你怎么可以于在家人面前表演神通?我现在罚你,你要常在世间,不得取涅盘,必须护持我正法,勿令灭失。’”
“又有一次,如来带领诸比丘僧入城乞食。当时,二名小孩在沙土中游戏,逢见佛来,便捧着尘沙,奉上给佛。而世尊便预言那名小孩:‘于我灭度百岁之后,这名小孩将于巴连弗邑继受王位,统领天下,名叫阿育。他会搜集我的舍利,建造八万四千座塔。’而那名小孩就是陛下的前生,我当时也在现场喔。”
阿育父子皆诚心 发愿供养增功德
阿育王问尊者:“请问尊者现住在何处?”
“我住在北山,山名叫揵陀摩罗。”(译按:揵陀摩罗山,位居须弥山山腰,山的四头有四大天王各据一方,各率二十八部众镇守保护一方。)
“那您有多少同修?”
“六万名阿罗汉比丘。陛下何须浪费时间多此一问?时间不早了,我们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就请陛下施设供养僧众吧。大家吃完以后,陛下会心生欢喜。”
“啊!没错,尊者!我竟然忘了。然我今先当供养佛念所觉的菩提之树,然后再以香美饮食施设于僧。”
阿育王的儿子名叫拘那罗,常跟随在国王的右边,他举起二指而不说话,他的意思是想要二倍供养。大家看见后都笑了起来,阿育王亦笑,说道:“唉呀!儿子啊!这有增益功德供养。”
阿育王又说道:“既然这样,我就再以三十万两金供养众僧,复加千瓮香汤,洗浴菩提树。”
这时,王子又举起四指,他的用意是再加四倍。
结果,阿育王生气了,他问他的大臣:“到底是谁教王子作这种事,谁胆敢挑唆他与我竞争?”
“陛下,谁敢与陛下竞争?这当然是王子天性聪慧利根使然,他欲增益功德,故而作如此之事啊!”
阿育王向右望着王子,对上座说:“现在,除了我国库藏之物以外,其余一切我个人的财物,包括我的夫人、宫女、诸臣、眷属,及我拘那罗子,皆悉布施给贤圣众僧。”
沙弥展他心通 敬佛得诚信
阿育王接着以瓮香汤洗浴菩提树。而菩提树也因此长得更加茂盛好看。
当阿育王洗浴菩提树以后,接着供养众僧。
这时,上座耶舍说道:“陛下!现在大有比丘僧集合在此,你应当发淳信心供养。”于是,阿育王从上至下,亲自一一供养。
而现场有二名沙弥吃完以后,各以饭团互相丢掷。
阿育王看见后立即笑道:“这两个沙弥真可爱,他们在玩游戏。”
供养完以后,阿育王回到上座的面前站立。
上座对阿育王说:“陛下千万不可心生不信敬心。”
阿育王惊道:“我没有不敬,我只是看见有二个沙弥在玩游戏,就像世间的小朋友一样,他们以土团互相丢掷。”
上座说道:“这二个沙弥可都是俱解脱阿罗汉,他们不是在玩游戏,而是相互奉食。”
阿育王听后,倍增其信心,心想:“此二沙弥能展转相施,我今亦当于一切僧人奉施绢、劫贝。”(劫贝,梵Karpasa,一种植物,又作劫波育,劫波罗,劫婆罗,劫波娑,劫波萨,劫贝娑。树名,译曰时分树。又,白㲲名。即以劫贝树之絮织之者。形小,状如土葵,有壳,剖以出华,如柳絮,可以为布也。)
而二名沙弥知悉阿育王的心念,便互相说道:“令王倍增敬信。”
其中一名沙弥持镬赠给阿育王,另一名沙弥赠与染草。
阿育王问沙弥:“这有何作用?”
沙弥说道:“陛下因为我们的缘故,而施与众僧绢及劫贝,我们想令陛下将白布染成坏色,再施给众僧。”
阿育王一听心想:“我只不过才起心动念而已,嘴都还未说出口,他们就以他心智知我在想什么,真是了不起!”
于是,阿育王即稽首敬礼众僧,而说以下的偈言:“孔雀之族姓,内外亲眷属,因此惠施故,悉皆获大利,遭值良福田,欢喜应时施。’”
佛陀最后说道:“这就是未来的阿育王所作的无量功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