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疫政策目标由“清零”变成“动态清零”(图片来源:看中国摄影图/庞大卫/宇星)
【看中国2022年1月21日讯】香港特区当局近日改变口风,抗疫政策目标由“清零”变成“动态清零”,但此四字真言根本有违事实,因为“动态清零”既代表无法“清零”,而原本用来“清零”的抗疫办法却如铁板一块,毫无“动态”可言。
根据大陆官方的说法,“动态清零”包括三方面:一是及时主动发现传染病源,不论感染者有症状还是无症状;二是发现病例后,尽快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控制疫情扩散;三是有效救治,减少重症及死亡发生。上述三点都不提“清零”,不啻否认“清零”是目标,过往的规矩:连续二十八天没有新症等于彻底清除疫症,亦不再提及。新说法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不外表明决心,没说达到“清零”的目标。
“清零”无望,其实是国际公共卫生专家的共识。眼下Omicron变种病毒传染力强,加上不少患者症状轻微甚或是无症状,实在防不胜防。更要害的是,即使全民检疫找出感染者,病例再度归零,但若恢复对外通关,病毒亦会再度临门,结果要再闭关扫清疫情,然后再通关,再然后疫情卷土重来,如是者收收放放没完没了,社会运作始终无法回复正常。因此,抗疫重点是与病毒共存,将力量放到加强防疫能力,提高卫生意识,改善医治方法,期待大流行转变成风土病。
另一方面,随着疫苗普及,新药物的研发,当初坚壁清野却令社会萧条的抗疫政策亦显得过时。新形势下,只要疫苗防疫力强、接种率高,染疫者的症状一般轻微,加上治疗方法陆续改善,重病和死亡率大幅下降,医疗系统不至超出负荷。“动态清零”的“动态”,该是因时制宜,集中力量到预防和治疗(如疫苗注射、防御措施、病例分流、医院服务等等),而不是墨守成规,甚至不怕扰民无极限,无休止地大规模封区检疫,长期隔离,以至极力限制公众及商业活动。
无疑,中国大陆防疫手法严厉,自有其独特的考虑,但香港实无须盲目跟从。根据港大医学院研究发现,国产的灭活疫苗即使注射三针,产生的抗体仍不足以对付Omicron病毒,因此疫苗接种率虽然达到八成,也于事无补。碍于大陆拒不外购抗疫力强的mRNA疫苗(如复必泰),而自己又未研发成功,只好封关锁国,以免病毒扩散一发不可收拾,也就情有可原。
反观香港,医疗系统与世界接轨,不难取用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同时市民采用复必泰疫苗居多,而过往注射两剂国产灭活疫苗者,亦可转用复必泰为加强剂,即可对付Omicron,因此只待接种率进一步提升(现时有七成人口接种两针),根本无需要以无止境的严厉措施,去追求不可实现的目标。
其次,北京抗疫虽然连带政治考量,但香港无须有样学样。由今年二月冬季奥运会开始,然后是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再到十一月左右中共召开二十大,均事关重大,相信北京未来一年不惜闭关锁国,也要防控疫情,确保社会稳定,免生枝节有碍大事。
再者,抗疫又是标榜民族主义的时刻,各种措施如只用国产疫苗、封城强迫检疫、对外长期闭关、健康码贴身追纵等等,都代表跟西方泾渭分明的中国模式,因此抗疫之余,更要好好宣扬,以示国威,也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所以尽管防疫形势大大有别于从前,也尽管中国模式有多么不济,也得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继续示范中国模式的“优越性”。
不过,这些考虑不该是香港的负累。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人员自由往返世界各地、法治丶资讯自由均异常重要,后两者已备受冲击,如今外访返港需要隔离检疫三星期,难免令外资机构却步。据知不少国际金融机构的外籍高层因此离职,有区域证券行业组织的调查甚至发现,过半大型国际银行及资产管理机构经理相信如此下去,未来三年的营商环境只会持续恶化。
“完善”后的香港,据官方的说法,正由乱转治,经济必定向好,但香港特区当局若不实事求是,只求政治正确,紧跟“清零”政策,最后“清零”失败,又无法动态兼顾经济活动的需要,以至牺牲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动摇香港经济根本,又是否有损国家安全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