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天祥为何能慷慨赴死?看破才能放下(图)

 2022-01-06 17: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文天祥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是修炼。名利只是过眼云烟。
文天祥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是修炼。名利只是过眼云烟。(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天祥,号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在殿试中由宋理宗钦点为状元,御赐表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庐陵富川(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期政治家、诗人、抗元人物和民族英雄。他曾被元军抓获,在监狱里待了三年,因不屈服而被杀。这首《夜起二绝》应该是被杀之前所作。全文二十八个字:“三年独立已成僧,欲与何人说葛藤。夜夜隔墙囚叫佛,三生因果伴孤灯。”

“三年独立已成僧,欲与何人说葛藤。”此句中诗人自称为僧而不是宋臣,说明此时的文天祥心态已经不同了。“三年”是指其被捕的三年,一个“成”字,道出诗人是从捕后经过三年的经历,慢慢成为僧的。也就是说文天祥是在这三年里慢慢走向修炼之路的。“葛藤”是指人间的是是非非,这里如果是大事的话就应该是元军侵入大宋一事,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的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这里是说诗人不知道同谁去说自己的心事,在狱中没有人说话,也是一种必然。

“夜夜隔墙囚叫佛,三生因果伴孤灯。”不知道是何人引导诗人走上修炼之路的,“囚叫佛”应该是修佛了。“三生因果”在这里就非常重要了,文天祥在狱中已经知道了前世的因果,从小处说是自己今世在狱中的前因是以前所做的事情促成的,大处说大概是宋朝灭亡之事的因果关系。总之一句话,文天祥在狱中开悟了。记起自己的前身。后来文天祥慷慨赴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伴孤灯”是指自己是一个人在孤灯下开悟的,倒是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有相似之处。

文天祥早期是抱着为国捐躯的心态走上反元之路的,可是在狱中一切都变了。文天祥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是修炼。名利只是过眼云烟。人一旦明白了真理(修炼)就会不畏生死了。文天祥看破了这一切,才会坦然面对生死的。当然从“三生因果”看,文天祥也明白了自己的死是偿还前世的过错和罪过,也是一种必然。也就不怕了。

作为一个生命来讲,自杀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是对神的亵渎,所谓放下生死,就是不畏生不畏死。这也就解释了文天祥为什么在狱中三年没有自杀,而在元朝皇帝以死相逼时又不畏惧死亡的原因。一切源于文天祥走上了修炼之路而起。

珍惜生命与不畏生死都能做到的,古往今来真的不多。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诗人的境界。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过零丁洋》和在狱中所题《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绝句。 

責任编辑: 张云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