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an(前排右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海外继续为公义发声。(图片来源:自由亚洲)
【看中国2021年11月18日讯】移民如“围城”,正当很多港人纷纷出逃时,远在海外的港人却想回港。目前身在英国的年轻港人Ivan说,很想念香港,期待香港“重光”,自己可以有回家的那一天。
2019年11月17日,香港理工大学爆发激烈冲突,被称之为“理大围城”、“理大保卫战”,警方把校园重重包围并向校园内投掷催泪弹,发射橡胶子弹、布袋弹等,还出动水炮车攻击抗争学生,不少抗争者受伤、被捕,被困在校园内的则要面对弹尽粮绝的惨况……这场反送中运动中最惨烈的一役,在无数港人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两年过去,大批示威者陆续被“秋后算帐”,部分示威者从此流亡海外,归去无期,当中包括19岁的Ivan。然而逃离危城后,这些年轻抗争者,面对的却是“幸存者的愧疚”,以及茫然未知的前路。
“我想了很久很久,我决定要现身说法,因为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战胜恐惧。”于是Ivan在参加海外集会时不再蒙面,选择面对镜头现身说法,为的是要让世界,听到他的声音。
Ivan在接受自由亚洲采访时说,想告诉世界,这些香港抗争者在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当初要走上街头。
两年前,当时还是中学生的Ivan选择走上街头抗争,更在“理大围城”期间走入了硝烟弥漫、遍地烽火的理大校园。在被警方围困数十个小时后,他尝试突围逃生,却随即被捕。
虽然其后成功“踢保”(编注:48小时内警方若不能起诉,必须放人)。但警方一直未放弃起诉参与理大抗争的人士,生活于恐惧当中的Ivan最终在2020年11月5日,拿着香港特区护照,买了一张飞往英国的单程机票,独自踏上流亡之路。
他透露,离开香港的时候,连父母都被蒙在鼓里。对于家人,他不愿多谈,也拒绝重提在香港的抗争经历,多番强调“不想拿光环”。
就在Ivan离港后不久,警方到他香港家中上门拘捕,并以“妨碍司法公正罪”起诉他。有幸逃过牢狱之灾的他,却要独自在异国挣扎求存。
生于1997年主权移交后的Ivan没有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到了英国后无法申请可以移民的BNO5+1签证,只能申请政治庇护,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不能工作谋生,因而尝尽苦头。
初到英国时,他曾被在英港人“家长”劳役,人身自由遭限制。脱离“家长”后,他得以入住英国内政部提供给庇护者的临时宿舍。
Ivan说,在宿舍得不到尊重,“不觉得他们有当我是一个人”;另外就是孤单,“曾经有一个手足和我一起住,然后又离开了。其余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寻求庇护者,亚洲人少之又少,香港人现在更只有我一个。”
在庇护者宿舍居时,他曾多次被管理宿舍的外判公司员工突击上门查房,勾起他在香港怕被警察上门拘捕的心理阴影。除此之外,今年6月Ivan接受第一次政治庇护面试。在超过6个小时的查问后,他最终因情绪问题而无法顺利完成面试,庇护申请亦至今悬而未决。至近日他才获得英国内政部批出每周8镑的生活补贴。
除了钱的问题,Ivan认为最困难的是面对前景的不确定性。申请政治庇护过程繁复,期间不得工作,或要经常报到,还提供很多证据,漫长的等待和这些不确定性,无疑给申请政治庇护的人士增加大量的精神负担。
流亡英国一年,Ivan至今未能成功获批政治庇护,但他未放弃帮助同路人。Ivan和一班朋友成立在英港人组织“港援”(Hong Kong Aid UK),旨在以自身经历,支援离港寻求政治庇护的人,为他们提供意见及转介,组织近期就向财政紧拙者提供冬衣送暖。
“港援”还和藏人及维吾尔人组织游行,杯葛北京冬奥,并在英国和平纪念日期间设置街头展览,向当地人讲解香港的情况,亦提醒海外港人毋忘2019年的血色11月。
人权组织“香港监察”估算,英国目前有大约120名如Ivan这般寻求政治庇护的港人,另外还可能有200至300名持有临时或逾期旅游签证的港人。
日前,英国有意放宽BNO5+1签证的申请,下议院议员提出只要港人父母其中有一方拥有BNO资格,即可申请BNO签证到英国定居,其中包括1997年后出生的香港年轻人,预计将于11月底在英国下议院进行讨论。如果该修订案如果获得通过,就可以帮助像Ivan一样的抗争者,即父母有BNO却不愿和子女一同赴英。
身在英国,却始终视香港为家,当Ivan看到英国和平纪念日仪式上,获群众鼓掌欢迎的老兵时,不禁想到香港“重光”的一天。只有这一天到来,他才可以回家……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