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小店 将悄然倒下(图)

 2021-11-18 13:2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小店,将悄然倒下
刘跃的夫妻饭店

【看中国2021年11月18日讯】

1、外卖“小哥”之家

刘跃的夫妻饭店,坐落在上海的市中心福建中路上。

饭店很小,只能勉强摆下六张小条桌、一张圆桌。

夫妻俩为人朴实,满满的憨厚都挂在了脸上。面对每一个客人,夫妻俩都是笑眯眯的。

刘跃夫妻店经营的是,低价位的家常菜。特别是十八元的盖浇饭,一个荤菜,米饭管饱。

这是他家的特色,米饭管饱。

在今天,对绝大多数不差几元钱的人来说,是完全没有感觉的。

刘跃说,没饿过的人,是不知道饥饿滋味的。

1999年,他十六岁从农村来上海打工。在没找到工作时,有一次,他一整天只吃了一碗三块三毛钱的牛肉面。

当时,他最大的奢望,就是盼着一次能吃上三碗牛肉面。因此,米饭管饱。

是刘跃,对漂泊在城市底层的打工者,感同身受的善举。

因为,米饭管饱,所以,小饭店成为了外卖“小哥”们喜爱的食堂。

还有几位“小哥”,一天只吃一顿饭,但一顿能吃五六碗米饭。他们是小饭店铁打的食客。

白天,小店是“小哥”们吃饭的食堂。晚上,小店则是“小哥”们光着膀子、抽着烟、喝着啤酒,温馨而随意的家。

刘跃告诉我,这些“小哥”,大都是苏北的青年农民,也是老乡。

他们有一个默契,就是那些业绩好、挣钱多的老骑手,会轮流坐庄,请兄弟们喝个啤酒。

八月的上海,晚上特别闷热。

一天,“小哥”王波,送完外卖回到小饭店。

见到王波进来,众“小哥”一起起哄,喊:王老板请客!

王波是个老骑手,“小哥”们都尊称他为“王老板”。

王波,笑嘻嘻得意地说,你们这些兔崽子,不就是想吃“大户”嘛!今天,我“王老板”请客。

话音刚落,一个“小哥”就迅速搬了一箱啤酒,“咣当”放在了桌上。拍黄瓜、花生米、猪头肉、葱爆肥肠等下酒菜,很快就摆上了桌。

“小哥”们,把我也拉上了桌,一起吃“大户”。

王波在众“小哥”们面前,开心得瑟着。

能不开心吗?王波这两天运气好,每天都挣了400多块钱。

两天挣的钱,就抵得上克强总理所说的,还有六亿中国人,每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

“小哥”们用家乡苏北腔调,夹杂着蹩脚的上海方言,边喝边闹。但别有一番,乡村爷们的风趣。

看着“小哥”们,满满溢出的开心样子。活生生的再现了,我们祖先的传统文化:

丰收农民,把酒喝!

老少爷们,吃大户!

这世上,大老板靠资本、挣大钱,“小哥”靠体力、挣小钱。

不管是大老板,还是“小哥”。只要挣上钱,挣多挣少,心里都是一样。美滋滋的,乐开了花。

开心时,大老板喝着上千元的茅台酒滋润着,“小哥”喝着五元钱的啤酒潇洒着。

这一刻,大老板和“小哥”,都是一样。借酒快乐,借酒洒脱。

借助啤酒的快感,“小哥”们将忙碌奔波了十几个小时的疲劳,在嘻哈打闹中,通通抛到了九霄云外。

将白天给平台、商家、客户、门卫、保安、交警当“孙子”,所受的窝囊气,全撒了出来。

此时,“小哥”们嘴上,一个比一个牛逼,人人嘴上都是爷!

罚他们款的平台,刁难他们的客户,欺负过他们的门卫、交警。现在,在他们嘴里都是“孙子”!

刘跃告诉我,这些“小哥”,就是以这种方式,在自嗨自乐中,找回尊严、排解忧愁、寄托乡情。

我非常敬佩刘跃夫妻俩的亲和力。让我看到了“小哥”真实生活的另一面。同时,也看到了小店友善、宽松的烟火气。舒缓了“小哥”们的生存压力,抚慰了漂泊在异乡“小哥”们孤独的心。

2、钱,难借

与刘跃成为了朋友后,我特别想了解,小饭店在大城市生存的现状。

刘跃,也够哥们!他一五一十,向我讲述了,他在上海开小饭店的经历。

刘跃,38岁,江苏宿迁人,16岁来上海。他人生的一大半时间,是在上海成长的。

他从16岁开始,就一直在饭店打工。从杂工、配菜,一直做到大厨。熟谙饭店的全流程。

2016年,国家天天在大喊,万众创业。

刘跃,这个在上海的打工仔,也被激发出来,创业开店、当老板的冲动。

对于创业,刘跃最深的感触是:底层人想创业,是借不到启动资金的。

银行的大门,对底层人永远是紧闭的。创业基金的天使,也不会眷顾打工仔。

万众创业,对底层劳动者来说,就是一个响彻大地、空荡荡的漂亮口号。

我好奇地问,没有启动资金,那你怎么开饭店呢?

刘跃说,是马云和马化腾给他借的钱。

我突然一愣,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马上好奇地追问,你认识马云和马化腾?

刘跃说,他是在马云的支付宝“借呗”平台上,借了三万元。在马化腾的腾讯“微利贷”平台上,借了一万七千元。

我一听这个借款数额,非常惊愕,开口就说:兄弟,这一共不到五万块钱,你都借不来?你咋混的呀?

刘跃说,老哥哥呀,我跟你不是一个圈子。我们这个圈子的人啊,大家手头都没什么钱。我们全村人,虽然一半都是亲朋好友。有病有灾时,都难借到钱。说创业要借钱,更没有一个人会借的。

所以,他特别感谢马云、马化腾这两位老师,创办的“借呗”、“微利贷”平台。对他这样底层创业的打工仔来说,这是比亲戚还亲的“天使”。

刘跃给我看,他的还款凭证。在还款凭证上,“借呗”,还赠送了他一句民间俗语:“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这句人话,多么暖人心呀!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空话、大话、鬼话,这是多大的反差呀!

看着这些放大的细节,你就会真切地体会到,市场经济,对底层创业者来说,是有温度的。

是“借呗”、“微利贷”解决了,政府提出的万众创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它弥补了我们现有金融体制的不足。

不与刘跃相熟,我还真不知道底层劳动者要创业,借个启动资金,会这么难!

真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3、尊称老板,实为“长工”

刘跃,借到了开店的启动资金,这只是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

像刘跃这样,漂泊在上海的底层人,是没有社会人脉的。所以,他们能获得的创业资源,都是最差的。这也是底层人创业,最大的软肋。

在上海,开饭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

刘跃租的小饭店,六十多平米,每月租金高达2.7万。一年仅房租,就要32.4万!

这房租,怎么这么高呢?

没错,因为上海的高房价,必然传导为高房租。

高房租,滋润了一批又一批,躺着吃房租的大小房东。

刘跃租的这个袖珍小店,像击鼓传花一样,已经传了四手。前四位曾经的小店老板,都华丽转身成了房东。

这世上,最爽的事情,就是只收钱、不干活。是人,都盼望着这一天。

曾经的小店老板,都成了房东,不干活了。那,谁来干活呢?

这就是,新接“盘”的最后一位小店老板。

刘跃,这个创业者,就成了新接“盘”的第五位小店老板。

作为,第五位小店老板。刘跃每月必须将房租,交给前老板们之后。他,才能捡一些剩羹里的“利润”。

所以,刘跃夫妻俩,虽然被人尊称为:老板和老板娘,但仍必须背负四座“大山”,被剥四层“利”、抽四次“头”。

他们的本质,仍然是底层劳动者,仍然是被剥削者。他们仅仅是一对,有经营权的“长工”、“苦力”!

我问刘跃,你为什么要“盘”下,这样一个饭店呢?

他说,父母在农村,看病需要钱。为了把孩子从农村迁到城里读书,他在宿迁贷款买了房,要还贷。他和老婆还要在上海租房生活。

这一切,都需要钱。他必须去挣钱!

开小饭店也没有科技含量。只要肯比别人多吃苦,就能挣上钱。

刘跃这对夫妻,血液里淌满了厚道、责任和担当:为了家人,他们愿吃尽天下一切苦。

刘跃,作为小店老板,将小店视为了,用自己和爱人艰辛的劳作,去兑换一家人生活费用的珍贵平台。

他以最狠的铁心、最钢的石肠,压榨自己和爱人。夫妻俩,从早到晚,没黑没白。逼自己,当牛作马,积攒碎银。

刘跃,他顶着老板的光环,同时在小店打了三份工。

凌晨,他是采购员。亲自到批发市场采购食材,堵塞回扣的漏洞。

白天,他是大厨,确保炒菜质量。时常,还要客串“小哥”,给附近写字楼送工作餐。

他爱人,虽然名头上是老板娘,但即要当收银员,又当服务员,还要做清洁员。

每天,夫妻俩要工作15个小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那抬不起头、伸不直腰,租住的阁楼间。

哎,这世上底层百姓是没办法,才忍心剥削自己!含泪压榨自己!

刘跃盘下小饭店后。他没有再花一分钱重新装修。甚至,连门面招牌都没换。桌子板凳,都是淘来的二手货。

刘跃夫妻俩,就是千万个勤俭持家、艰辛劳作的中国人的缩影。也是千万个,创业小老板的缩影。

我们的祖先,世代都推崇和遵循的一句老话:勤俭持家,勤劳致富。

祖先中,乡绅也好,实业家也好。他们成功的第一步,都是节俭为先、勤劳为先,榨取自己的辛劳,完成原始积累。节俭勤劳,是我们民族的特征和基因。

但,现推崇的“弯道超车,跳跃发展”。助长了:投机取巧,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一夜暴富。

真正的成功:一定是正道,不是弯道。一定是一步一个脚印,绝不是十步并两步的跳跃。

这本来是常识,但已经没人讲了。

刘跃给我讲,他苦点累点,自己都能扛。唯一挥之不去的内疚是,每年他只有春节十天的时间,回宿迁老家陪儿子。儿子已经12岁了,作为家长,他从没有在作业本上签过字。这一切都是农村的爷爷奶奶在代劳。

我又好奇地问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上海房租这么高!你夫妻俩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回老家开饭店去?

刘跃说,他们老家的店铺,打了六折,也没有人租。因为客户流量太少。上海房租虽高,但客流量非常大。

更主要的是,上海的营商环境非常好。政府执法部门,没有吃白食的,更没有敲竹杠的。

这番话,从一个最底层的创业者嘴里说出来。

我这个生活在上海的新疆人,对上海这座城市,更加充满了敬意!

创业者,不被刁难、不被欺负、不被敲诈。这是当下,最稀有、最优质、最珍贵的社会资源。

刘跃的小饭店,一路走来,随着一点点的聚拢人气、积累客户。小店的灶火,一年比一年红火兴旺。

2017年亏损。

2018年持平。

2019年盈利。

夫妻俩开始乐了,他们玩命耕耘,甚至是自虐式的劳作,终于迎来了收获!

哪知道,才乐了一年、高兴了一载,灾难就骤然降临了。

4、小店,快挺不住了

2020年,新冠疫情,一巴掌就把刘跃的小店,打趴下了。

从汶川地震后,华夏逢灾逢难时,就流行的一句话。

XX挺住!XX加油!

新冠疫情暴发后,XX挺住!XX加油!

在华夏大地,更是此起彼伏,呐喊震天!

其实,高声呐喊的人,大多都跟我一样,是体制内的人、端铁饭碗的人、按月领工资的人。

不管疫情有多么严重,不管灾害是洪水滔天,还是山崩地裂,我们的工资,是一分钱也不少的!所以,我们对疫情的影响,是没有切肤之痛的。

但是,像刘跃这样,千千万万个民营小企业、小饭店,靠自己劳动挣钱的人,他们就真切地感受到,疫情就是灾难!

疫情头两个月,饭店不能开业。所以,刘跃什么也干不了!眼睁睁地看着,小店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可小饭店的房租,每天都在积累。

两个月下来,小饭店的房租,就已高达5.4万元了!房租,变成了负债!

5.4万元,这可是他们全家在老家,种五年地的收入。现在成为了一笔沉重的负债!而且是,没有招惹任何人,飞来的灾难!

此时,刘跃多么希望有谁,能帮他一把,帮他顶一顶。

可是,除了媒体和墙上的标语:XX挺住!XX加油!这样的口号外,什么也没有。

房东,只同意减免一万块钱的房租。

就这样,在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情况下,4.4万元,却活生生地被疫情“卷”走了。

好不容易,等到政府允许饭店可以开门了,但客户没有了。最惨的一天,只有四个人,进店来吃饭。

刘跃说,那些日子真是愁啊!

每天一睁眼,二千多块钱的各项成本,就压得他,头皮发麻,心跳不止。

早晨买的食材,晚上倒掉,那真叫欲哭无泪呀!

那是他们开业以来,至暗的日子!

我问刘跃,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和小饭店,有疫情补助吗?

刘跃,一脸的苦涩地说,一分钱也没有!

看着他茫然、失望的脸,这时,再想想众人高声的呐喊,媒体天天跳动的字眼:XX挺住!XX加油!

你会觉得,那些口号,多么空洞,多么虚无、多么苍白。甚至,是哄哄而起的噪音。

疫情期间,只有像刘跃,这样最底层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才能体会到:时代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面对疫情的灾难,像刘跃这样体制外的小小百姓。又能靠谁呢?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自救!靠自己的毅力,拼命活下去!

5、外卖的奥秘

刘跃给我说,为了自救、为了止损,他决定做外卖。

餐饮业都知道,小店做外卖是不挣钱的。

小店,已经有了四个房东,像四座大山一样压着刘跃。如果再做外卖,就等于又多了一个老板,又多了一座大山。小店,就又要被多盘剥一次。

可在疫情的非常时期,在小店生存面前,只要能保住小饭店,明知是吃着亏,抹着眼泪也要吃。这叫什么呢?这就叫“无奈”。

夫妻俩,咬咬牙,腿更深蹲,腰更下沉。硬是又往自己身上,再多压了一座大山!

只有生活中最平凡的人,才能蕴藏最不平凡的坚忍!

为了让我直观地了解,小店做外卖不挣钱,是亏本出力,刘跃随手拿了一张,正在出菜的外卖单子,让我看一看。

他说,大哥你看,这张外卖的单子,客户,点了一份尖椒炒鸡杂,一份米饭。一共付了16.8元。但外卖平台,要先扣减技术服务、履约服务、商家活动三项费用。最后,只给了刘跃的小店8.33元。

刘跃说,这8.33元,摊掉房租、水电煤气、食材,还扺不上成本。

可在去年疫情的特殊时期,只要能活下来,亏着本,也要硬撑。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刘跃说,当时他就下决心,“烧钱”加大外卖!

我说,为什么要“烧钱”呢?

刘跃说,客户的数据,全掌握在外卖平台手里。你不“烧钱”,平台就不会给你引流。客户就根本不知道,你家店的存在!

刘跃问我,大哥,你懂外卖平台“热搜”榜排名吗?

我说,不就是饭菜好,客户评议出来的排名吗?

刘跃笑着说,大哥,你还活在“雷锋”叔叔的年代吧?

他说,他家虽是外卖平台的签约饭店。但他家的饭店,目前处在外卖平台里的什么地方呢?

他要让我,当场看一看。

刘跃马上拿出手机,让我看屏幕。他快速地翻着手机屏幕,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才终于出现了他家饭店的名字和菜品简介。

他说,他家小店目前“隐藏”在犄角旮旯的状况,就是因为他现在没有“烧钱”,去买“热搜”排名。所以,必定要名落孙山。

刘跃说,大哥,今天我为你专门交一笔学费。给你现场,上一堂活生生的“热搜”排名课。

随后,刘跃在他的手机里,向外卖平台充值了500元的“推广”费。顷刻,刘跃家的小饭店,居然昂首挺胸、骄傲地站在了“热搜”榜前六位了。

太神奇了,神奇的我恍然大悟。原来,“热搜”排名的奥秘就两个字:掏钱!

真是:钱,是“热搜”排名的通行证!钱,也是人生排名的通行证!

我问刘跃,那你刚充了500元钱,你家小饭店在“热搜”榜前列的位置,能保多久呢?

刘跃说,保不了多久,你一天不花钱,“热搜”榜上就找不到了。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竞价“游戏”。谁出钱多,谁的排名就在前面。

刘跃说,除了“热搜”排名。外卖平台,还有一系列搏大众眼球的“名头”,也是要花钱购买的。

刘跃,让我继续看他的手机屏幕:优选、热门、好评、回头客、场景、品牌等。这些漂亮的“名头”,一个个都是明码标价,价格一清二楚。

听刘跃给我现场上课、扫盲、讲奥秘。我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文盲”、“土鳖”,半天才缓过神来。

原来,人们看到的“热搜”排名榜,还有那些“好评”、“优选”、“品牌”等。都是花钱买来的广告!

外卖“广告”和电视“广告”,都是一样原理,一个爹娘:背后推手,都是竞价系统。谁出钱多,就推荐曝光谁。

所以,人们吃的外卖,里面掺和充斥了很多广告费。

这是现实,也是必然!

刘跃说,疫情爆发后,容许开业的那些日子。他每天进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的小店,在外卖平台上充值800元。以保证他的店,“热搜”的排名能靠前一点。

就这样,在去年疫情的那些日子,他靠“烧钱”,获得了许多的外卖单子。

但夫妻俩工作量更大了,劳动强度更重了,更加辛苦了。他们以自己的坚韧和毅力,背着“五座”大山,咬牙匍匐前行。一点一点,慢慢爬过了至暗的日子。

去年年底,小店靠“堂食”能支撑经营了。他就停止了在外卖平台上的“烧钱”,不做亏本买卖了。

刘跃,这个淳朴的汉子,对外卖平台的评价,也非常厚道。

他说,在疫情期间,他做外卖,虽然不挣钱,但毕竟减少了损失,让小店活了下来。所以,外卖平台的特殊作用,他也会永远记得。

而且,外卖平台三天就结帐,从不拖欠钱。这一点,他也非常佩服。

现在,小店在不“烧”一分钱的前提下,外卖回头客仍占他家营业额的10%。这些外卖的份额,也为小店摊薄了租金,降低了综合成本。

6、小店灶火将熄灭

2021年,上海科学精准的防疫,保证了人们生活的正常。

刘跃的小饭店,也完全复苏和正常了,并且又开始盈利挣钱了。

久违的丰收喜悦,又挂在了刘跃夫妻俩憨厚的脸上。

但刘跃,好像命真的不顺,命运不断地在刁难他。

夫妻俩刚吃了两天的热饭,饭碗就要被砸了。

刘跃被告之,因为旧城改造,小店年底前必须拆迁,这是不可抗力!

这意味着:刘跃夫妻俩披星戴月,几年聚起的人气、积累的客户、吹旺的灶火,即将灰飞湮灭。

这意味着:高房租,没有压垮的小店。疫灾情,没有打趴的小店。但却倒在了庄稼成熟的丰收田野。

我与刘跃爱人谈小店拆迁的话题时,她眼里噙满了泪花。

夫妻俩,五年呕心培育,沥血浇灌的全家“生活之树”将被砍伐。这“生活之树”的每一个树杈、每一个树枝、每一片树叶,对一家人的生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老人看病、孩子读书、还老家的房贷。还有他们在上海租房、生活费等,一切费用的来源全断了、全没了。

甚至,全家人憧憬的美好生活,也成了泡影、成了梦想。

一个家,生活之树将被砍掉。夫妻俩,成了中年的失业者。转瞬间,全家没了一切收入。

将心比心,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刘跃夫妻俩现在痛苦扎心的忧愁。

面对这勤劳节俭、老实巴交的夫妻。我突然觉得,即将悄然倒下的小店,不仅充满了悲伤、悲凉!甚至,是苦命的悲壮!

再放眼华夏,全国700多万个饭店。这两年,由于疫情和高房租。许多店都倒下了。

当年开的饭店,存活率还不到60%,这近一半的店:成了,一闪而坠的流星。成了,一现就歇的昙花。

这一批批倒下的饭店,背后又有多少个刘跃?又有多少个家庭,落入到生活的窘迫,没有了收入的来源?又有多少个家庭,破灭了未来的希望?

哎!在华夏,小饭店要想办成百年老店,已是天方夜谭,门都没有。

能活过十年的,就要好好地谢天谢地,烧高香了。

面对这一现象,我只能自问:为什么,底层百姓厄运的概率会如此大呢?为什么,底层百姓改变命运会如此坎坷呢?

我问刘跃,小饭店拆迁后,他去干什么?

他说,还没有想好。可能会去别人家的饭店打工,当厨子。也可能去跑外卖,当“小哥”。

他回答时,没有任何抱怨,而且非常淡漠,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我在想,如果我遇到了小店将被拆迁、自己将遭失业,家里失去了一切收入来源。那我早就崩溃了,甚至疯瘫了。

再想一想,刘跃来自农村,是体制外的劳动者。他没有铁饭碗、没有社会保障、没有人脉关系。

作为一家之主。他抱怨,又有什么用呢?不淡漠,又能怎么样呢?

这不抱怨、淡漠:是底层百姓,无奈下的隐忍。是底层百姓,憋屈的大心脏。

小店,年底前将拆除。它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在钢筋水泥的浇灌下,刘跃小饭店的灶火将永远熄灭。

新建起的靓丽摩天大厦里,将会有高大上的豪华中西餐厅。

但不可能,再有刘跃之类的小、土、俭的饭店了。

一座城市,本应是一个完整多样的生态。既要有参天大树,又要有低矮的灌木。这才是一个有温度的现代人文城市。市井烟火一个个都熄灭了,都成为了过往泛黄的历史。

若干年后,一定没人会记得,上海的市中心福建中路上,曾经有过:一对勤劳的夫妻,开过一个小饭店。它成为了外卖“小哥”之家。成为了“米饭管饱”的食堂。成为百姓喜爱的市井烟火。

面对小店即将拆迁的现实。我只能怀着眷恋复杂的心情。

记录下,这对平凡的夫妻,靠着勤劳的双手,坎坷创业的经历。记录下,小饭店短暂的“一生”。

用小店的故事,告诉朋友,生活都不易!

这世上,还有太多的人,为了养家糊口,在挣扎的奋斗!

咽泪含笑,留下一张坎坷创业的纪念!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朱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