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高地偏的山林中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纽约或东京这样的大都市,大多数人都难逃蜗居的命运。即使是斗室之地,月租对于工薪阶层来讲也是价格不菲,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其他开销,估计一般人从早忙到晚都在为生计奔波。虽然也有“大隐隐于市”之说,但是在心浮气燥的现代社会,隐不了几天就会变得狂躁起来。大都会中的百人百态,让人世间的勾心斗角也变得更为复杂,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人自然老化得很快。此外,都市中要找到一些纯净、天然的食物也比较困难,转基因和农药残留自不待言,要在超市之中寻找一些没有喷洒防腐剂的蔬菜和水果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思虑再三,我还是想做“小隐”,在天高地偏的山林中过一种每天粗茶淡饭的日子。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这两句诗出自于《顺治皇帝出家偈》。据各种史料推论,清顺治皇帝并未出家,他23岁就退位让给8岁的儿子康熙,在宫中独守青灯十几年,37岁圆寂。此诗也可能是后人杜撰而不是他本人原作,但是却充满了人生哲理和色空思想。“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整篇诗充满了淡薄名利、看破红尘、归隐山林的出世思想。而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则是诗中的“百年世事三更梦”。
俗事无须争 心净万事轻
在喧嚣噪杂的红尘世界中,当把一些事关个人利益的繁琐杂事看得很重时,就很难保持住一个清静祥和的心态。电子邮箱中的垃圾邮件堆积如山;手机的呼叫铃声响彻在各个角落;报纸、电视等媒体不分昼夜的传送着各种无聊的信息。当我每天面对这些无聊的琐事之时,自然也会变得心浮气躁。然而,当我放弃了争斗之心时,就对战争题材的历史文献不再感兴趣,也不屑与他人争论;当我放弃了利益之心时,就不愿意再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商业投资信息,而愿意走出门外去观看日出日落;当我放弃了口舌之欲时,就不再对各种美味美食的信息津津乐道,而更愿意去自己的小农场种菜种花;当我放弃了情欲之心时,便觉得人世间的七情六欲都不值得伤心分神,清心寡欲、生无所求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神传文化中蕴藏着宏大的智慧。《唐诗三百首》中有一首唐朝李颀所写的《送陈章甫》一诗:“胸阔千愁似粟粒,心轻万事如鸿毛。”看似朴实无华的字句,却是无比精辟的生活格言!当一个人心焦烦恼之时,人们往往是因为把那些能得到蝇头小利的繁琐事务看得非常重要,却忘记了胸阔和心轻才是人生修行的目标!古代诸葛亮的“晴耕雨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作息方式,古人生活简朴,却都明白简单是福,平淡是真的道理。然而,人一旦跌入物质欲望的深渊,就会忘却做人的初衷而无法自拔,强烈的物质欲望腐蚀人的心灵,逐渐使人良知堕落,最终使人成为欲望的奴隶。内心清静纯净,才能把俗事看淡,达到超脱的精神境界。
俗事能看淡 气度定超然
许多现代人拥有巨大的物质财富,却再也无法领会陶渊明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洒脱与娴静,不能达到胸阔和心轻的境界,浮躁的心灵就只能像水中的杂草那样随波逐流。人世间除了生死之外并无大事,然而当人们拚命地追逐名利之时,就会患得患失,在各种恐惧和压力之中烦躁地度日。
俗事能看淡,气度定超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红尘中保持一颗平静心最为重要。平静的心中,都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怀依然;尽管颠簸流离,脚步依然,潇洒依然;尽管岁月沧桑,心态依然,生命依然。守住平静心,使其成为一种风度,宁静而致远;守住平静心,使其成为一种境界,悠然而豁达;守住平静心,使其成为一种睿智,淡定而从容。做人其实不需要富裕的物质享受,更不需要非常复杂的思想,凡事随缘,不攀缘,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不执着于一念,舍得放下。适时放下,会让生活的底蕴更加隽永和悠远,让内心更加淡定与安然。
其实世间万事在当时不管如何重要,时过境迁之后再去观察一下,不过都是像梦境一样虚幻的往事而已。把世间的俗事看得轻如鸿毛,是一种洒脱,也是一种襟度。不重视修心养性的人无法达到那样的境界。看透了人世间的寒热冷暖与喜怒哀乐,我自己也越来越喜欢简朴的生活,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坐炼功,先使自己平心静气。每天凝视日出日落,潮起潮退,内心也能获得大自然的神力。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