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上一篇,我们分享了宋太祖建宋代周的故事,但是这个时候的宋呢,其实很小,它的东面是大海,西面至秦陇,北面是契丹,南面是长江。那么宋的版图是如何变成后来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北宋呢。所以,这一篇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以武止戈 一统列国》。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宋太祖受禅登基,建宋代周。但此时的中原大地,仍是四分五裂之局。我们从地图上看,当时与宋并立的割据政权,北方有北汉,南方从西至东,尚有后蜀、荆南、湖南、南唐、吴越,最南边还有个南汉。其实东南角上,也就是福建东南地区,还有一个小的割据政权。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宋太祖要一统列国,他应当先从哪里入手呢,大家不妨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先从哪里开始呢。
宋太祖的做法,首先是排除了北汉。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北汉为契丹之附庸,一打北汉,契丹就发兵援助,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就算北汉打下来,宋就要与强大的契丹成为邻国,我们知道作战最怕的是腹背受敌,这个时候,宋如果再去打南方,万一契丹在背后出击,那宋军在前后夹击的情况下就会非常危险。所以宋太祖先留着北汉做缓冲之地,计划统一南方后,再收北汉。
既然先打南方,我们再看南方诸国,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古人有句话,叫“善取天下者,先易而后难,先近而后远,先瑕而后坚。”就是说,要先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先从近的地方开始,先从敌方薄弱的地方开始。这个讲的是兵家之道。按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用排除法,说先近而后远,离宋最远的南汉,福建东南就可以被最先排除了,剩下的都是离宋近的:后蜀、荆湖,就是荆南与湖南,还有南唐、吴越。
然后,按照“先易而后难”的顺序呢,我们看到,后蜀有地势之险,这个不用多解释,我们都知道那一带是崇山峻岭;而南唐、吴越呢,则有经济之富。从隋唐以来,直到北宋一朝,中朝国用很大程度都是依靠江淮租赋 。
所以相对来讲,只有荆南和湖南这两地的割据势力,无论是军事、内政、还是经济上,都是最弱的,所以应该是先从荆湖之地入手。但是什么时候行动好呢?刚才说了三条,还有一条没用上,就是先瑕而后坚。瑕就是缺点、漏洞。就是说要在有机可乘的时候,看准时机行动,取胜的机率会比较大。宋太祖登基第三年,也就是公元962年(建隆三年),割据湖南的军阀之间发生了内乱,湖南武平节度使之子周保权向宋求援,所以,宋太祖就看准了这个时机,于乾德元年也就是公元963年,用了假途灭虢之计,以助湖南平乱为由,借道荆南,然后一箭双雕,既下荆南,又取湖南,两地收复,一气呵成。
荆湖平定之后,按照刚才的排除法,接下来就是要在后蜀、南唐,吴越中来选。由于南唐、吴越一直是奉宋朝正朔,所以宋太祖并不把南唐、吴越作为当务之急。而这个时候后蜀国主正打算联络北汉合力伐宋,被宋太祖得知,这样宋军就师出有名。所以,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11月,宋太祖出兵伐蜀。
打后蜀也很顺利,第二年正月就打下来了,前后历时66天。但是打胜之后,主将王全斌不恤军务,放纵部下劫掠人口财物,包括宋太祖诏投降的蜀军去汴京,还给他们发放路费,王全斌就擅自克扣,对蜀军也经常侵扰,结果就在蜀地激起了兵变与内乱。这场内乱,用了将近两年时间才得以平定。所以,这其中的对比就非常鲜明,你可以看到,当得民心的时候,平后蜀,两个月就解决,失民心的时侯,一场残兵败将流民发起的内乱,却要用两年方得平定。所以说,为政之道,得失治乱之机,这段故事足以为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