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妙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俗话说:“早上三片姜,胜过喝参汤。”姜是颇有名气的调味品,无论是鱼、肉、蛋、青菜,只要用上少许姜丝或姜片,就能使菜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此外,姜又是驱腥除膻不可缺少的调料,故谚语有“鱼不离姜,肉不离酱”之说。
姜是煎鱼、烧鸭、烧蟹、炒肉的重要原料,既可解除鱼、鸭、蟹、肉的膻味,又可增加香味。《红楼梦》中有:“酒未涤腥还有菊,性防积冷定须姜”、“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姜以不同形状入菜,也有相当的讲究:姜块作为各种菜的调味品,可炒、可炖、可焖、可煨、可烧、可煮;姜丝入菜,可炒、可拌;姜块入菜,可炸、可爆、可炒;姜汁入菜,可做鱼团、肉团、虾团等。传统以姜为原料配以其他食物制成的菜肴也颇具盛名,如子姜鸭块,子姜干丝等。
李时珍说:“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岗不正之邪”。姜除了调味功效以外,有的还将嫩姜做成酱菜;有的姜用糖腌制成糖姜;有的加盐、花椒、醋腌制成酸姜;有的将生姜加盐、糖、柠檬酸、食用红等腌制后晾干,制成口感甜、香、辣、咸、酸的五味姜;有的用糖揉蜜浸渍成甜辣可口的蜜饯姜;还有制成桂花姜、冰姜、油姜、甜酱姜等。
姜的营养价值也很丰富,平时吃菜时,用上几片姜,既可增进食欲,又可增加营养。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载的钱塘净慈寺和尚年已八旬有余,但仍面如童子。问其养生之道?答曰:“服姜四十年,故不老矣。”这也说明了食姜对人身体是有益的。
然而姜虽好,但也不能多食。过多食用,火气大的人会造成口干、喉痛、便秘等症状。另外,腐烂的姜不能吃,因为它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大的有机物——黄樟素,能使肝细胞变性,诱发肝癌和食道癌。
姜(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无病消灾寿命长”。中医认为,伤风感冒就是受了风寒,只要去掉风寒,病就会好。生姜所以有发汗作用,是因为姜中含有“姜辣素”,它对心脏和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能促使心脏加快跳动,血管扩张,血流流动加快,从而使全身产生温热感觉。
同时,流到皮肤去的血液增多,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从毛孔渗出的汗也增多,汗液不但把体内多余的热带了出来,而且还把病菌的毒素排出体外。生姜味辛、性温,能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适应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大泻,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心发热,老年慢性气管炎,妇女产后气血两亏,经冷瘀血多等病症。
金元医家李杲说,生姜的用途有四:一制半夏、厚朴之毒;二发散风寒;三与枣同用,益脾胃之气、温中去湿;四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
民间常以生姜加红糖煎服,可化去产妇的瘀血、生新血,对产妇的健康和体力恢复有很大好处。民间还用生姜预防晕车,乘车前切一片生姜敷在“内关穴”(男左女右),用手帕包扎住即可。
姜和其他食物配合也可以治疗一些疾病:胃痛时,取生姜60-120克,红糖120克,大枣7枚,同煎后吃枣喝汤,每日一剂,连服2剂,或生姜、橘皮各12克,水煎,日分2-3次服,有止痛止呕之效;中暑昏厥时,可取生姜汁、韭菜汁、大蒜3-5瓣,共捣烂用汁灌服;患了急性痢疾,可用生姜45克,红糖45克,共捣烂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患腹痛、吐泻、急性肠胃炎时,可用干姜加绿茶沸水冲泡饮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