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1年9月20日讯】前面提到过,遭到疫情冲击后全球经济的终端需求已经比疫情爆发之前下降了一个台阶。这很好理解,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断裂、经济潜力下滑,当失业上升之后就会导致终端需求下降;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家庭都因疫情的影响导致债务率上升,而债务率上升之后就会打击需求;疫情的防控措施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也会导致终端需求下滑等等。
我们知道,全球经济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终端需求就是“火车头”,火车头拉动着整条产业链,包括制造(出口)环节、能源生产环节、原材料生产环节、服务(包括技术和金融服务)环节、港口运输环节,等等。
终端需求以美国、欧洲为主,中国的终端需求近年来也明显提升。美国在这一环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全球4.5%的人口却大约占据着全球约30%的终端需求。
一般制造(出口)环节遍布东亚、东南亚、南亚、东欧等众多国家,其中又以中国为主(世界工厂),印度制造的地位近年来也得到了提升。这些国家以一般制造业为核心、以出口(基建)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能源环节主要以中东国家、部分非洲国家、部分美洲国家和俄罗斯为主,而原材料环节主要是南美、北美、澳洲以及部分非洲国家来承担;
金融与技术服务环节则基本被欧美垄断,源于美元、欧元是全球最主要的结算货币,欧美日的技术占据优势地位,也就占据了多数高端制造业和技术服务市场。
在疫情爆发之前,如果以终端需求为100计算,这100份的财富已经在上述各个环节中形成了相对均衡的分配比例,这一点十分重要,源于这一分配比例支撑着各国的债务、财政和货币体系。这一分配比例一旦出现剧烈的变化,就会在全球债务和货币市场上形成腥风血雨,最典型的莫过于2014年的卢布危机。
俄罗斯主要处于能源(原材料)环节,当原油天然气的价格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时,就可以支撑俄罗斯的债务体系(包括内债和外债),也支撑着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和卢布的价值,但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之后,能源环节所获得的的财富比例骤降,结果引爆了俄罗斯的债务危机和卢布危机,卢布的剧烈贬值推动了恶性通胀,让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出现了大幅倒退。
在当时,处于能源(原材料)生产环节的国家都深受打击,沙特的外储骤减,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也爆发了货币危机,而委内瑞拉经济则直接崩溃,直到今天也未走出泥潭。
这就是油价暴跌导致全球财富再分配所带来的直接结果。
那么现在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当全球终端需求下降时,可分割的财富骤减(低于100,比如降为90以下),这90份的财富应该如何重新分割?这一点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是性命攸关的。虽然所有国家都会受到打击,但还是存在哪个环节将承担更大部分损失的问题。哪个环节的损失更大、所获得的财富骤然收缩,就会成为财富压缩和再分割过程中的牺牲品,就会引爆本国的债务、财政和货币问题。
——以俄罗斯、沙特为主的能源生产环节很希望油价上升(原材料生产环节也希望大宗价格上升),如此一来它们就可以在这场财富压缩、再分割过程中少受损失甚至因此而获益。
目前的宏观局势非常有利于这个环节:
第一,2014年之后长期的低油价带来的是勘探投资的减少,新投产的油田就很少,当旧油田的产量下降甚至退役时就会收缩供给,推动价格。
过去十几年的国际社会是左派占优势的时期,而左派对环境问题更关注、极力推动新能源,但新能源的扩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期内不会带来能源供给的大幅增长,可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之下煤矿被大量关闭,天然气的勘探投资严重不足,这是目前天然气和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根本原因。
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之下,有利于能源原材料价格,让这个环节因此而受益。
第二,左派推动新能源政策,但新能源的成本高于传统能源,只有在传统能源价格维持高位的时候,新能源才能得到比较快的发展,这实际是新能源的困局,此时就需要维持高油价。
第三,疫情打击之下美欧都只能通过印钞救助自己的财政体系和债务体系,这就导致美元、欧元的加速贬值,推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
第四,2014年之后,由于原油和大宗价格长期低迷,能源(原材料)生产国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债务去杠杆过程,经济体系中的泡沫成分低,经济基本面更健康。
所以,在目前的财富压缩、再分割过程中,能源(原材料)环节就占据了优势地位。下图为欧洲天然气价格走势,媒体惊呼价格已经涨破了“天际”,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正在推动电价快速走高。今年初就开始警告的能源危机似乎已经是不可避免。
过去一年来欧洲天然气价格走势(作者博客)
——美欧占据了全球大部分终端市场,虽然由于终端市场萎缩会导致全球制造业产能更加过剩,让制造业企业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压力的能力下降,这对欧美经济的基本面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它们也面临两点巨大的威胁。
第一,中国产能的集中度对欧美是比较大的威胁。中国在部分制造业环节已经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钢铁最为典型,其它还包括集装箱制造、部分化学(医药)中间体的制造等等。当中国政府控制产能的时候,就可以打压原材料价格同时拉台出口产品价格向欧美终端市场输出通胀压力。
这以钢铁业最为明显,当压缩了钢铁产能之后,即打压了铁矿石价格、压缩了能源和原材料环节的获益比例,又可以提升钢铁产品价格,将通胀的压力向下游(欧美国家)传导。最终就可以在全球财富再分割的过程中受益。
第二,当欧美国家的终端需求下滑之后,意味着债务人(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债务压力上升,此时央行就只能采取宽松货币的手段稳定本身的债务体系并应对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但如此一来,就会刺激商品价格和通胀,最终还是会危及自己的债务体系。
第三,次贷危机之后欧美不断印钞,未经历过金融去杠杆过程,造成资产价格泡沫严重(比如美国股市),债务体系所受到的压力很大。
在欧美货币尚未大幅贬值(让政府的债务被大幅稀释)之前,在这一财富再分割的过程中就只能处于弱势地位。这类似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情形,欧美相对于苏联处于弱势地位。只有当债务被大幅稀释之后、耐加息的能力增强,才有能力打击通胀(即打击能源与原材料生产环节和其他环节),这就类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情形。
——一般制造环节与欧美一样处于弱势地位。
第一,能源原材料环节的价格上升,推升企业成本,但需求不足的时期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有限,对企业、债务体系、财政收入形成挤压。
第二,次贷危机之后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总体上处于低价格区间,让这些国家的利率处于低位,资产价格泡沫比较严重,耐冲击的能力比较差。
如此也就理解了中国和印度在目前的一些政策:三季度开始中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大宗商品价格,包括抛售金属、农产品储备,打击商品价格的投机炒作行为等。在这个过程中,中印这一对头却因为相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路透社9月13日报道,随着中国宣布将出售其战略储备原油,亚洲两个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对该地区的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猫捉老鼠游戏又升温了。
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和亚洲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印度现在都有出售战略石油储备的计划。报道说,5、6、7月,中国提取库存的速度为58.9万桶/日、98万桶/日、22.37万桶/日,这说明中国在抛售原油储备。而路透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印度已经开始向国营炼油厂出售战略石油储备,有550万桶正在抛售过程中。
中印希望通过抛售储备打击原油和原材料价格,挤压原油和原材料环节的利益并稳定自己的利益,同时又竭尽全力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向终端需求(美欧)传导,希望在财富压缩、财富再分割的过程中减少自己遭到的损失,最终目的是保护自己的债务体系和财政收入。
以美国代表终端需求环节、以中印代表一般制造业环节、以俄罗斯代表能源与原材料生产环节的话,目前的全球经济格局就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印之间的猎杀行动,大家的目的都是希望让对方承担更多的、因疫情导致的全球财富损失。
美俄中印超级猎杀:谁会是猎食者?(网络图片)
这个猎杀过程中谁是赢家?
根源在于能源与原材料环节刚刚在14-15年经历了惨烈的债务去杠杆过程,也经过了去产能的过程,全球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这个环节,让他们在目前占尽了优势。
美欧、中印在这个残酷的财富压缩、财富再分割过程中将承担大部分损失。源于次贷危机之后都未经历金融去杠杆过程,资产价格泡沫比较严重(这让生产要素价格处于高位),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本身的债务体系所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事实上,货币市场已经告诉了我们谁是中短期内的赢家。美欧的货币政策现在还处于宽松状态,利率还维持在零附近,中国今年还进行了降准操作,这都在说明自身的经济和债务体系问题比较多。未来这些国家的局部会不断暴露问题,比如房地产公司倒闭的速度加快,企业债加速违约,等等。但俄罗斯央行今年来已经进行了五次加息,基准利率已从4.25%提升到6.75%,这说明俄罗斯经济的基本面十分强劲,无惧加息。货币市场在告诉人们,目前俄罗斯代表的能源原材料环节是猎食者,其他环节是猎物。
但当下这种局势在未来也会出现逆转。随着全球通胀的持续,制造环节与终端需求环节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之后,金融体系的问题就会不断累积,类似2008年那样的债务危机就会集中爆发,终端需求就会出现剧烈收缩,到那时就会反过来打击能源与原材料环节。
债务危机爆发前必然有几个明确信号:第一,美债收益率大幅走高;第二,原油价格出现快速上冲;第三,美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到低位萎靡不振,等。
上述信号集中出现的时候就是危机的前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