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等草鞋重八斤半 孙思邈能时来运转?(组图)
孙思邈的师父说,等你的草鞋重达八斤半时,就时来运转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神医孙思邈医术高明,一心想为人医病,但事与愿违,不管走到哪里,不但治不好病,而且他一出手,病人就死了!他被指责、谩骂,后来,人们简直像躲避瘟疫一样赶他走。为什么会这样呢?他的师父说,等你的草鞋重达八斤半时,就时来运转了。
八斤半的草鞋
“药王”孙思邈,是隋末唐初的陕西西耀人,小时候因为病弱,看病吃药,耗尽了家产。
孙思邈聪颖好学,七岁时,他每天就能诵读一千多字;十八岁,他便立志学医,为人解救病苦;二十岁时,他喜欢老庄和百家学说,也喜阅读佛经;当时的洛阳总管独孤信见了他,感叹道:“这是一个圣童,只怕他器大识小,很难被任用。”
孙思邈多年在高山中随师学医,深得师父赞许,尽得师父真传。辞别师父下山时,师父告诫他:“人间世事,顺逆皆有定数,不要因一时的困难就消磨了济世救人的愿望,初衷不改,必有大成。”
孙思邈多年在高山中随师学医,深得师父赞许,尽得师父真传。(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下山后,孙思邈谨遵师父教诲,一心一意为人医病。不料事与愿违,无论走到哪儿,不但治不好病,而且他一出手,病人就死了!他被指责、谩骂,后来,人们简直像躲避瘟疫一样嫌弃他、赶他走。
一天,他终于承受不住,上山向师父倾诉苦衷。师父说:“你受的苦我都知道,这就是个过程,等你的草鞋长到八斤半的时候,就时来运转了。”
再次下山,孙思邈又经历了同样的遭遇。虽诸事不顺,他并不灰心、气馁。
一天,他穿行在一个涝泥塘子里,草鞋几乎都拽烂了。好不容易走出塘子,他倚在一棵大树旁,用柔韧的草,捆绑破烂的草鞋,然后,继续穿上。这草鞋因为不断修补编织,已经又肥又重了。
忽然,一队送殡的队伍伴着哭声经过,被抬的棺材往外滴着血。孙思邈走近仔细观察血迹,马上就追上去高喊:“站住!站住!人还有救,人还有救……”
抬棺人不理他,认为出殡途中放下棺材不吉利。孙思邈只好边随着走,边说:“里面是个产妇,难产而死。不但孩子没生下来,产妇也流血不止。赶快放下棺材!产妇还有救!不然就来不及了!”
抬棺的人一听,他怎么会知道?说得全都对啊。所以就放下棺材,打开棺材让他医治。只见孙思邈拿出一根银针,找准穴位就扎了进去,然后用手加大力度捻针。一会儿,“死去”的产妇竟睁开了眼睛,“啊”一声醒过来,而且马上传出了婴儿的哭声,她腹中的胎儿生出来了!产妇和孩子都得救啦!
于是孙思邈被产妇家人请回家,全家人又谢又拜,不知怎样款待才能报答救命之恩。第二天,孙思邈执意要走,全家人苦留不住,送一些银钱作谢礼,孙思邈坚拒不收,只收下了一双新草鞋。其家人想把旧草鞋扔掉,孙思邈舍不得,找秤量了量,草鞋正好八斤半。
一根银针救两命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从此,孙思邈看病果真是手到病除,“草鞋神医”的神迹也越传越广。
因其修道才有神奇医术
一般人就知道孙思邈的医德医术高明,其实,就因为他是修道之人,才有神奇医术。他深谙道家的理论,学尽了各种数术。
东台侍郎孙处约,曾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预言:“首先的显贵应当是孙俊;显达得较晚的是孙侑;孙佺的地位最高,但有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后来,孙思邈所说皆得应验。
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候向孙思邈请教,孙思邈说:“你今后五十年,可官至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应当是你属下的官吏,你应当自己保重才是。”后来,卢齐卿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成了徐州萧县的县令。当初说这话时,孙溥还没有出生呢,孙思邈预先就知道了未来的事情。
孙思邈通晓古今,他和人一起谈论起周、齐的事来,清清楚楚,就像亲眼见过一样,所以魏征等受命编修齐、梁、周、隋等五代史时,担心有所遗漏,也多次向孙思邈请教。
后周宣帝时,孙思邈以王室多变之故,隐居终南山。隋文帝辅政时,让他做国子博士,他称病不受,他对亲近的人说:“再过五十年,会有一圣人出世,那时,我将助他济世救人。”
五十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召他入京城。唐太宗看见已经七十多岁的孙思邈,容貌宛若青年,便感叹道:“看见你,我就明白,有道之士实在应当受到敬重,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真是有的,不是虚言啊!”太宗再三要授他爵位,他坚辞不受。唐显庆四年,唐高宗请他做谏议大夫,他再次坚辞不受;上元元年,他讬病请求还乡,高宗特赐良马,并把鄱阳公主的城邑也赐给了他。
终身不仕的孙思邈深入民间,普救苍生,亲自采制药物,经常隐于山林。晚年隐于故里五台山,专心立着。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百科全书,后人至今难以超越。他亲自注释《老子》、《庄子》,撰写了《福禄论》、《摄生真箓》、《枕中素书》、《会三教论》等道家著作。
孙思邈说,重德比吃仙丹有效:“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足,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德行好,即使不服用补养药物,也可以长寿;德行不好,纵服仙丹妙药,也不能延年益寿。
一生救人无数的孙思邈,晚年耳不聋、眼不花,神采超常。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的一天,预知时日的孙思邈,早起便沐浴更衣,然后端正而坐,他告诉子孙:“我将升天,在天庭为官。”不一会儿,他就断气了。去世一个多月,他的容貌都宛若在世,家人把尸体放入棺木中,棺木轻得就像只有衣服一样。有记载说他活了101岁,也有说165岁或142岁,总之寿逾百岁。孙思邈最后修成真人,史称为“孙真人”。
参考资料:
《云笈七签》
《太平广记・孙思邈》
《旧唐书・孙思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