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经】佯为不闻——北宋名相吕蒙正的故事(图)
《忍经》中有近百个历史上真实人物关于“忍”的实例。(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忍经》为元朝人吴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忍经》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的良书。
《忍经》中有近百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关于“忍”的实例,其中录入了吕蒙正的故事。
吕蒙正,字圣功,北宋知名大臣,曾三度拜相,去世时追赠中书令,谥号文穆。
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考中状元(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出任升州通判。吕蒙正曾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
本篇为读者介绍《忍经》中关于吕蒙正的故事。
【原文】佯为不闻——吕蒙正拜参政,将入朝,有朝士于帘下指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既而,同列必欲诘其姓名,蒙正坚不许,曰:“若一知其姓名,终身便不能忘,不如不闻也。”
(参政,宋代参知政事的省称,为宰相的副职。)
吕蒙正被授以参政的职位,正要上朝时,朝中的一位官吏在门帘下指着他说:“这小子也能做参政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这时,同行中有一位官员一定要弄清那人的姓名,吕蒙正坚决不答应,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便终身不能忘记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佯为不闻”的故事,源于《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根据《宋史》的记载,吕蒙正为人厚道宽容,有很高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上赞许他能无所隐瞒。
吕蒙正初次任相时,张绅在蔡州做官,因为贪赃被罢免。有人对皇上说:“张绅家里很富,不会这样,仅仅因为吕蒙正贫贱时请他救济不如意罢了。”皇上命令马上恢复张绅的官职,吕蒙正不予分辩。后来考课院得知张绅的真实情况,又贬张绅为绛州团练副使。吕蒙正第二次任宰相时,太宗对他说:“张绅果然有赃。”吕蒙正既不分辩也不感谢。
朝臣中有位收藏古镜的人,自称此镜能照出二百里范围的景色,想献给吕蒙正以求任用。吕蒙正笑说:“我的面部不过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上照二百里的镜子呢?”听说的人都叹服。
皇上曾经在元宵节主办宴会,吕蒙正侍奉在旁,皇上对他说:“五代的时候,生灵凋丧,周太祖从邺南归,官吏和百姓都遭到抢掠,下则有火灾,上则彗星出现,观者惊恐畏惧,当时认为天下再也没有太平日子了。朕亲自总揽政事,万事大致得到治理,每当想到上天的赏赐,导致这样繁荣昌盛,就知道国家的治理与混乱在乎人为。”
吕蒙正离开坐位说:“皇帝所在之处,百姓都到此聚集,所以繁盛至此。臣曾经看到城外不出数里之地,饥寒而死者很多很多,不是都像城里这个样子。希望陛下从近处看到远处,才是百姓的幸福啊。”皇上脸上立刻变色,不说话了。吕蒙正凛然回到座位,同僚们赞许他的刚直。
皇上想派人出使朔方,命令中书省选择有才能而可以担负重任的人,吕蒙正退朝后,上奏人选名字,皇上不批准。后来,皇上三次问到此事,吕蒙正三次以此人作答。
皇上说:“卿为什么这么固执呢?”吕蒙正说:“臣不是固执,而是陛下不能体察谅解啊。”又说:“这个人可以任用,其他的人赶不上他。臣不愿阿谀献媚盲目听从皇上的意见,以致耽误国事。”同僚们屏气不敢言。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吕蒙正气量,我不如也。”后来还是任用吕蒙正推荐的人,这个人果然称职。
《宋史》赞吕蒙正曰:“吕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
“将顺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
“贤宰辅,又能进退有礼,皆以善终,非盛德君子,其孰能与于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