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经》一书集历代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事例汇编而成。(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元朝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着成了《劝忍百箴》,共计一百则,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
古训嘉言可以作为今日之借鉴,今人未必照抄古人,但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笔者先为读者介绍《忍经》一书中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寻找全本来阅读。
【原文】《易.损卦》云:“君子以惩忿窒欲。”
[参考译述]《易经.损卦》上说:“君子要自己抑制愤怒,控制情欲。”
【原文】《书》周公戒周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又曰:“不啻不敢含怒。”又曰:“宽绰厥心。”
[参考译述]根据《尚书》中的记载,周公告诫周成王说:“如果小人怨恨你、骂你,则自己应当加强修养,不要和他们计较。”又说:“不只是不敢发怒。”又说:“是放宽自己的心胸。”
【原文】成王告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参考译述]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须有忍性,所作的事情才能成功;必须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
【原文】《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参考译述]根据《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记载,谚语说:“崇高和卑下应当放在心中,河流和沼泽容纳着污秽,丛山和湖泊中隐藏着疾患,美玉含有瑕疵,君王忍受一些耻辱,这是天道啊。”
【原文】《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
[参考译述]《左传.昭公元年》:“鲁国以相互忍让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原文】《哀公二十七年》:“知伯入南里门,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尔?”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
[参考译述]根据《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的记载:知伯进入南里门,叫赵孟也进来。赵孟对他说:“君王在这里。”知伯说:“你不勇敢,怎么能被人尊敬呢?”赵孟回答说:“因为我能够忍耐。耻笑对我赵孟有什么伤害呢?”
【原文】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参考译述]楚庄王攻打郑国,郑国君王袒露着肩膀牵着羊来迎接楚国的军队。楚庄王说:“郑国的君王能够忍受别人的侮辱、把自己放在他人之下,也一定能对郑国的老百姓讲信用。”
(待续)
責任编辑: 申思茗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