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一个重庆商人要买下美国交易所的消息让舆论沸腾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11月19日讯】从一家国企经理做起,重庆商人卢生举凭借自己能力成为一个涵盖地产、环保、大金融等板块集团的操盘者。在巅峰时期,他的野心是收购美国一家交易所,几年过去,在去杠杆大环境下,其自身的资金问题也逐渐显现。
2016年2月,一个重庆商人要买下美国交易所的消息让舆论沸腾了。
要知道,那几年的海外并购,传统领域有买酒店、买矿的,新兴产业有买机器人公司的,买交易所还是第一次听说。
消息源来自美国芝加哥股票交易所发布一份新闻通稿,称同意接受重庆财信集团带队的财团收购,财信集团背后的操盘者,正是低调的重庆商人卢生举。
芝加哥证券交易所是老字号,1882年开设,已经有138年历史,美国约千分之五的股票交易在这个市场进行。
虽然这个交易所规模并不大,但证券市场毕竟是美国崛起的核心秘密。不过很遗憾,2018年,也就是两年后,美国证监会发布了长达76页的行政令,以资金来源、实控人存疑等问题否决了这笔交易。
当年财信的风光已然不再。近日,财信集团旗下华澳信托违反审慎经营原则,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投资人的利益,预计有157名投资者可能提出类似诉讼,损失总额高达2.3亿元,参照20%的标准,华澳信托将可能面临4600万元的赔偿。
此外,财信集团正在通过多个渠道融资,从中可窥见其资金紧张。这只靠地产和环保起家,却格外钟爱金融板块的资本大鳄,这两年正不断收缩他的金控版图。
美丽躯壳下的核心资产表现不佳
说起卢生举的发家史,确实神秘十足,早年他曾担任涪陵地区国企---蜀东实业发展公司(后更名东大实业发展)经理,不过随后几年,这家公司却由国企转为民企。
当时的东大实业,用现在话讲是“超级成长股”,截止1997年11月,东大实业的资产总额,已经膨胀到超5000万元,是1992年卢生举初任公司经理时的63倍。而变身民企后的东大实业,卢生举占股比例高达99.8%,公司实际上就是他一个人的。
这为卢生举创立财信集团,并进军地产、环保、大金融等一系列板块打下坚实基础。
不过,尽管财信集团多行业卡位,但总体财务状况并不理想。
目前财信集团公开信息不多,但我们可以从长安信托的一份尽调报告略窥一二。
这份报告显示,财信集团2016-2019年上半年合并报表收入分别为40.94、74.59、79.66、41.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34、12.19、7.42、4.83亿元。
这两串数字的画外音,用五个字就能总结---增收不增利。比如,2017年和2018年公司收入相差不大,但2018年归母净利润却比2017年下降近4成。
此外,2019年虽然只有半年报,但和2016年全年收入同为40亿出头,2019年半年报利润只有2016年不到6成。
资产结构方面,财信集团虽然控制着565亿资产,但总负债高达422亿,其中,有息负债251.6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77.8亿。账上的货币资金却有些囊中羞涩,只有30多亿,整体偿债压力不言而喻。
报表为何如此糟糕?原因必然是来自内部板块。
比如财信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财信发展,公司2015年-2019年,营收从6.68亿元增长至33.94亿元,收入涨了4倍,但净利润却始终维持在1亿元上下。更尴尬的是,近期针对房企公布的三道红线,财信发展全部踩中。
除去地产板块,财信集团100%持股的核心金融资产华澳国际信托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5.94亿元,净利润3.02亿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38亿元,实现净利润4.1亿元;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净利润3.06亿元。
相比两年以前,华澳国际信托的营收接近翻倍,净利润却仍原地踏步。加上前文所述将可能面临4600万元的赔偿,更令其业务雪上加霜。
同时,华澳信托此前也试图逃避监管,但并未成功,比如在2018年1月至3月,其向监管部门隐瞒了公司实际控制股东和实控人变更事项,吃了监管一张罚单。
有媒体在今年3月份报道,华澳信托启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实际上,华澳信托已经在2014年开始引入战投。为何迟迟没找到买家?一方面与资本市场趋冷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自身估值有关。
此前,一份财信集团信托融资计划推介资料曾谈到,集团仅信托牌照就值200亿元。实际恐怕并不那么乐观,资管新规背景下,信托作为“万能牌照”的价值已缩水。
10月11日,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大连坤达铸铁管有限公司持有的华信信托3000万股股权即将进行拍卖,评估价5550万元,起拍价为4162.5万元,起拍价较评估价打了7.5折。
再来看保险板块,两年都卖不出去的安诚财险2019年实现营收47.39亿元,但净利润却大变脸由正转负,亏损4.3亿元。恒大人寿2019年实现营收468.75亿,但净利润率却仅有3.54%。
旗下核心资产表现不佳,这为财信资金紧张和多渠道融资埋下伏笔。
困境中的高息融资、担保和卖资产
今年7月以来,财信集团突然密集发行信托产品。根据用益信托网数据,今年财信集团已有8只信托产品挂牌。最高融资利率9.5-10%不等。
这个融资利率可不低,该网站显示的2019年以来发行的4942个房地产信托中,平均收益率只有8.11%。资金紧张已写在脸上。但实际上,财信试图获取资金的动作并非当下才有。
2019年1月,财信集团就转让过安诚财险5%的股权回笼资金,交易地点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这是一次并不容易的清仓式出售,因为2018年年末,财信集团就曾试图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售安诚财险股权。
但截至目前,这笔股权,财信依然没有成功脱手。
无独有偶,2019年7月1日,华泰保险集团又披露,重庆财信集团等4家公司,拟将其持有华泰保险集团的全部股份转让给龙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很难想象连美国交易所都想纳入囊中的卢生举,会加速出售这些持有稀缺牌照的金融资产。
在2019年之前,财信集团在金融领域的布局颇为进取。除了相中美国交易所,财信集团还不断提高在华澳信托和渝农商行的持股比例,甚至曾经在2014年11月,试图接盘部分重庆渝富经营管理公司拟出让的西南证券控股权。
尽管芝加哥交易所以及西南证券两项交易未获成功,集齐银证保牌照的金控梦想却昭然若揭。
相比于发信托、卖股权融资,财信集团的股权质押更受市场关注。
首先是A股财信发展的质押问题,这已经成了老生常谈。财信发展公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财信发展第一大股东,重庆财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股权质押比例达到98.53%。而在2019年末,股权质押比例一度高达100%。
如前文所述,财信集团自身财务状况表现不佳,但即便如此,财信发展却扮演着“财神爷”的角色。上市公司公告显示,财信发展2019年以来频繁为关联公司提供担保。
截止今年半年报,财信发展实际担保总额,已经达到公司净资产的3.6倍。只要有几家子公司出现违约,就有可能波及财信发展。
除了财信发展,重庆农商行的质押最受市场质疑。
在互动易平台,曾有投资人询问重庆农商行:
1)作为十大股东之一的重庆财信集团质押了2.2亿股,是否说明其资金链出现问题?
2)今年3月,重庆农商行向财信集团授信99亿元,有无调查确认重庆财信集团大笔质押股票是否因为资金链出现重大风险,是否属于利益输出?
面对如此尖锐的质疑,渝农商行并未正面回应,也没有公布财信集团的授信使用情况。
截至目前,财信集团对重庆农商行的质押数已经达到3.5亿股,比网友询问时又增多了60%。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个观点,反复质押各子公司股权,重庆财信也许在玩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
卢生举曾在财信官网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财信有了产业与周期和发展与风险的思考。通过十年的努力,完成了“产业+金融”、“国内产业+海外投资”结构布局。
目前来看,财信的布局已基本完善,但潜在风险依然不小。
须警惕德隆式操作再现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把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玩得淋漓尽致的是德隆系。
德隆最辉煌时期,宣称控制了1200亿元的资产,拥有500多家企业和30万员工,涉足20多个领域,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
但这个资本帝国终因激进融资扩张而覆灭。
吴晓波曾在《大败局》写到,当年的“德隆系”内,上市公司间存在大量严重的关联交易现象。这些公司之间的互相担保、资金输送、重复质押等现象比比皆是。
为了融集尽可能多的资金,德隆控制了多家信托金融机构,同时在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通过种种合法或更多非法的方式开展委托理财业务。
德隆曾长期开出12%~22%的年息,其融资成本之高,当时搅动金融行业,不仅冲击监管,也失去行业底线。因此,这个游戏从一开始就注定将是惨败的命运。
虽然,财信的摊子不像德隆铺的那么大,但高质押、高息融资下,需要警惕德隆式操作再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