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讲堂】中医临证治疗法则(图)
中医用药只是治病的一招。(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医道如兵道,用药如用兵,临证即临阵,战场上克敌制胜须讲攻防技术,十八般兵器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而医道视医家为将军,欲救死扶伤需讲医技。
程钟龄,清代名医,著有《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广为流传。他在《医学心悟》提出医家治病的八法,八种治疗法则,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的实际运用,早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已完备。
医家治病八法
一、汗法:又称解表法,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治法。《黄帝内经》中提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此为汗法的理论依据。再看病的寒热、邪气盛衰、体质强弱,还有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之别。
二、吐法:运用具有催吐作用的药物或方法,引起呕吐,排除停留在胃及胸膈之上病邪的治法。《黄帝内经》中提到:“其高者,因而越之。”引邪上越,宣雍塞,导正气。
三、下法:通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以祛除实邪的方法。因“旱路不通走水路”,引邪自二便出,《黄帝内经》中提到:“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视病情的寒热虚实,又有寒下、热下、缓下、峻下之别。
四、和法: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协调内脏功能的治法。此时邪气在半表半里,欲祛除病邪,如两国交兵,势均力敌,旷日持久,唯有罢兵言和为上上之策,若仍汗、吐、下,就会雪上加霜,和解之,使复杂的表里寒热虚实、脏腑的阴阳气血归于平衡。
五、温法: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治法,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与温经散寒等多种温法。
六、清法:通过寒凉泄热的药物和措施,消除热证的治法。《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热以寒”、“温者清之”、“热者寒之”。里热有热在气分、热在营分、热在血分、热在脏腑、热甚成毒的分别,因此清热法就有清营凉血、清气分热、清血分热、清脏腑热、清热解毒等多种清法。
七、消法:通过消导和散结,使积聚之实邪渐消缓散的治法。《黄帝内经》中提到--“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病因不同,消法也不同,有消导食积、消痞化症、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痛等等。
八、补法: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的治法。《黄帝内经》中提到--“虚者补之”、“损者益之”,通过药物的补益,使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重归平衡。
以上八法是中医用药作战布阵的战术,而用药只是治病的一招,还有针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火罐、祝由、诸多外治法等等。如:推拿按摩就有一指禅、柔、摩、擦、推、抹、搓、抖、按、拿、捏、摇、扳等常用方法;保健推拿还有摩面、益脑、聪耳、明目、通鼻、松劲、宽胸、摩腹、强腰、巧手、灵臂、健腿、擦足、美容等等,可说是五花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