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收割信号发出:房地产税真要来?(图)

【看中国2020年10月28日讯】最近, 虽然没有特别轰动的财经新闻,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财经信息和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今天在这里简单和大家做一个分析。

近日,最新一期(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均与上期持平。这意味着,LPR利率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与全球大放水的节奏形成明显对比。事实上,即便面临疫情冲击,1年期LPR也仅仅降了30个基点,5年期LPR则只下降15个基点。 且不说这一力度无法与全球大放水相匹比,即便是历史周期里的2008和2015年相比,降息力度同样可以忽略不计。 数据显示,2008年连续5次降息,累计降了189个基点;2015年也是5次降息,累计降了125个基点。

降息幅度很小,甚至没降,不代表央行的货币政策就没有宽松。因为除了资金价格外,左右货币阀门的的还有一个就是总货币投放量。不降低利率,但是增加总货币供应量,一样可以达到放水的目的。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有1000亿元逆回购和8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到期资金为1800亿,而上周央行累计进行了32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上周全口径净投放1400亿元。

10月15日,央行开展了5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货币投放又是数千亿。

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采取“逆回购+MLF”组合,一方面使市场短期利率保持在央行政策利率水平附近,另一方面在最近三个月内超量投放MLF,保持市场长期利率水平总体稳定,满足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和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同时加大货币投放压低利率,也是为了防止债务破裂。

而利率与房价走势是高度相关的,不降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打压楼市泡沫,控制房价。

正因为降息不及预期,所以全国楼市今年始终没能迎来普涨走势,南方部分热门地区虽然出现过万人抢房,但是北方很多冷门地区一再降价无人问津,大分化趋势越发明显。特别是二手房,在全国遇冷非常明显。

中国央行重提“货币供给总闸门”,这是货币政策转向最直接的信号。 近日,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发表讲话指出,“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货币 “总闸门”这一说法并不陌生。如果说降息和加大货币投放同时进行就是敞开闸门,那么加大货币投放的同时压低利率,就是控制闸门。

同时,央行还提出“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央行所谓的控制货币闸门的目的就是为了平滑宏观杠杆波动,防止杠杆断裂。

这一说法有个大背景,今年以来,全国宏观杠杆率大幅攀升,无论是总体杠杆率还是居民杠杆率,都创下历史新高。 据国家金融实验室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国宏观杠杆率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66.4%,增加21个百分点。这说明不管是政府债务还是企业债务还是居民债务,杠杆率都在上升。今年恒大出现的债务危机以及最近华晨汽车集团的债务违约、海航的债务违约,都是企业债务资金链断裂的信号,这体现的是企业和政府债务违约的情况,因为我们可以把华晨理解为国企。

而在总体债务中,居民债务也由上年末的55.8%上升到59.7%,上升3.9个百分点。当然居民债务中主要是房贷、信用贷的上升。

前两年的“去杠杆”政策令人记忆犹新,今年以来,我们很少听到高层谈去杠杆的话题,而是谈稳杠杆的话题。这背后的原因也好理解,疫情冲击之下,货币政策走的是非常规模式。中国经济在大量投资和出口的带动下迅速反弹,有望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中国高层也是憋足了劲冲击这个桂冠。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需要银行放水以及高杠杆的配合。基建投资、房产投资、生产投资以及居民消费都要带动起来,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也是今年中国的宏观杠杆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当然,全世界都是如此。

我一直都说,房地产一直是中国债务的重头。今年前三季度,基础建设投资同比增速仅为0.8%,而房地产增速为5.7%,超出基建增速5个百分点,可见房地产在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中的夜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说明房地产这个夜壶也只能临时用下,消费不起来,单纯依靠房地产是无法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的,中国“第一复苏国”的桂冠可能也维持不了多久。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讨论房产税,试图通过征收房产税,来打压房地产,让房地产进入良性循环。最近,一则“全国有6540万套空置房”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传播,这一下子又引起了不小轰动。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即将在全国大范围推广,涉及到“查人又查房”,空置房的谜底或将揭晓。如果要统计中国的房屋空置情况,那么就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人口和房屋普查。如今,第七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普查即将开始,到时候将全面查清中国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的情况。经过这次全面的人口普查之后,中国的房屋空置房这个谜底也就有可能被揭晓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到相关提醒,最近手机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了多条关于人口普查的提醒了)。

查房又查人的行动,让不少人对房产税的开征产生了很多联想。很多网友认为是不是房产税要来了?


“查人又查房”的第七次人口普查让不少人对房产税的开征产生了联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根据官方给出的说法,“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国进行人口普查采用的方法,因为人都住在房子里,“查房”的目的是为了查准人口。而且,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就已经将住房情况纳入到了普查范围内,但因为过去查房的覆盖范围有限,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那么,这一次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大背景下,查房将会更加彻底。换句话来讲,经过这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各大城市的常住人口情况会被摸查得一清二楚,每个居民家庭的住房持有情况,也将会一目了然。

虽然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意图不是房地产税,但我认为它会摸清大家的住房家底,这无疑会为楼市调控、房地产税乃至住房长效机制提供参考。因为房地产税早在2018年就已经纳入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意味着最迟在2022年就要出台,而很多程序将在明年启动。所以官方辟谣说人口普查不是为房地产税立法做准备,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状况》数据显示,国内城镇居民拥有1套住房的占58.4%,拥有2套的占31.0%,拥有3套及以上的占10.5%,每户家庭平均1.5套房产。持有两套房或多套房的家庭是对房地产税最敏感的群体,一定要关注房地产税的立法进程,这可能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真正大拐点,也是一个大杀器。

其实说到推出房地产税的真正原因,应该是土地财政已经走到了尽头,该卖的地已经卖光了,该盖的房子已经盖完了,如果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00后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基本上加起来有三套房子,他们以后也不用担心房子的问题了。而且还有6000多万空置的房子,至少可以为3亿人提供住所。而中国的房子总量,可以住30亿人!

而关键是,楼市的消费群体,出生人口正在快速减少,这是非常不利的消息。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之前曾说过一个判断楼市走势的模型,房价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而在人口这块上,目前是碰到了大麻烦。

中国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算是一个婴儿潮,人口出生率高的年份一年生2000多万。但是到了2000年后逐年下降,放开二胎后的2016、2017年短暂增长,一度达到了1700万,之后一路断崖下跌,2018年全国新出生人口1521万人,而到了19年出生人口则降至1470万人。可以说这是比育龄妇女饿得绝经的1960年出生人口还要低的一个历史新记录。关键是现在的人口基数是60年前的两倍多,而出生总人口才齐平,可见出生率有多低。而低出生率会导致楼市雪上加霜,因为缺乏劳动力,未来经济消费前景更黯淡,这是长期的问题之源。所以,又有人开始发出彻底放开生育的声音了。

10月25日消息,恒大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人口报告2020》。在报告中,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表示,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生育意愿大幅降低,老龄化加速到来。我们长期呼吁,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积极应对人口少子化老龄化。考虑到当前各界对是否全面放开生育争议较大,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可从尽快放开三孩开始逐步推进并观察效果。之前放开“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预期,并大幅低于反对放开生育派的预测数据。先放开三孩既符合民意、给予家庭更大的生育自主权,也可缓解保守派对全面放开生育导致人口暴增的担心,符合中国渐进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传统智慧。

高调唱得很好,站在国家社会的角度,高屋建瓴,忧国忧民。真正原因无非就是担心未来恒大的房子没人买了吧?关键是恒大能否再活20年都是问题。更何况,你放开二胎生育人口数量出现了断崖下跌,如果你放开三胎,确定能保证生育数量回升吗?我看未必?无非是给一些的体制内的小喽啰以及富人中产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生育指标而已。其实你给不给,想生的总能有办法生的。不想生的就算你放开也没用,除非刀架在脖子上。

现在经济不景气,很多面临着失业、收入下降的威胁,不少年轻人房子都买不起,不愿意结婚,更别说生二胎三胎了。父母催婚,国家催生都没有用。就像有网友说的,道理很简单:在一个子宫都拦着收费,并一路收费到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甚至直到死了还要收费的国家,不生孩子也许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话虽然说得残酷,但也是实情。

所以,这个时候还去卖地盖房,发展房地产,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借统计人口的名义,来摸清房产情况,开始征收房地产税,再收割一波韭菜——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财经冷眼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