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匈奴威胁之后,秦始皇拓土开疆,南收百越。(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灵渠,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百越是哪些地方?初战不克
在消除匈奴威胁之后,秦始皇又立即挥戈南向,拓土开疆,南收百越,降服并大力开发越族地区。
百越,指的就是现在东南沿海一带,江浙以南,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到越南中部,都称为百越之地,那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越人,因为他们部落众多,所以人们称为百越。百越大体分为东越(又称东瓯或瓯越)、闽越、南越、西瓯等几个部分。大将王翦领军征伐,东越投降,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那个地方。把这部分疆土划入会稽郡。闽越,现在的福建福州地方,闽越投降,就地设立闽中郡。在秦始皇即位的第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领兵五十万,南下进攻百越。屠睢兵分五路南下,可是由于秦兵都是北方人,而百越南方,闷热潮湿,秦兵难以适应南国那种湿热的气候,再加上由于道路难行,粮饷供给不足,这次出兵并不顺利,秦国大军遭遇到百越顽强抵抗。百越人善于跋山涉水,多次在夜间偷袭秦军,一度获胜。秦军受创,停滞三年兵不能进。主帅屠睢战死沙场,战争进入对峙阶段。
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次战争中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粮草运输跟不上。秦王和大臣们在商讨研究中发现,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隔着五岭山脉,本来没有水路可通。可是,长江支流湘江的上源与珠江支流漓江的上源,都一同出现在现今的广西兴安境内,而且在这个地方,两江相距最近的地方距离只有1.5公里左右。只要沟通两江,中原地区就可从水路越过五岭,进入岭南,运输粮草了。于是秦始皇在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命监御史禄(“监御史”是官职名,禄是人名。)叫他督率士卒在现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一条自东向西沟通湘江、漓江的水渠,命名为灵渠。灵渠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不仅为当时秦统一岭南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证,而且为南北的经济、文化、物资交流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极大的促进了南方的发展。灵渠引湘入漓,造就人类河运史上一不朽传奇,这也是一个千古流芳的业绩。近代的铁路、公路未建设起来以前,灵渠是沟通中国南方与北方内河航运的唯一渠道。例如由广州乘船出发,溯珠江而上,经漓水,穿灵渠,沿湘江而下,接长江,转京杭大运河直上北行,最后可达北京。
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到灵渠考察,得出的结论是“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灵渠水位高出湘江,开凿工程极为艰钜,当时的秦人利用“陡门”闸水,联通船运,使原来互不关联的湘漓二水,连通一气,这个“陡门”使用的原理,与近代举世著名的巴拿马运河(连通太平洋与大西洋)完全相同,但却早了二千多年。灵渠除航运外,也为灌溉两岸几万亩农田带来许多便利。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到灵渠考察,得出的结论是“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收服百越,开发岭南
在灵渠竣工的当年(前214年),任嚣、赵佗奉始皇帝命再次出征,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本以骁勇善战而著称的秦军官兵更是士气高涨,三十万大军兵锋凌厉,势如破竹,很快击溃百越军。战争以秦军的胜利宣告结束。秦军征服岭南之后,秦始皇很快就在该地区设立了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把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加上在福建建立的闽中郡,使秦朝郡一级建制达到40个,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四年之后(前210年),秦军第三次出兵,把疆域扩展至今天的越南北部,百越之战至此宣布落下帷幕。
百越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物产丰富、幅员辽阔,但由于山川阻隔,远离中原,直到秦始皇时期,那里的人们还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秦始皇采取的开新道和凿灵渠,不仅是当时军事上的一项重大战略性措施,在加强岭南与内地的联系,打破岭南的闭塞局面,促进岭南的开发方面,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大量向岭南移民;给那里的百姓带去了当时颇为先进的工业、农业生产工具及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移民还带去了中原的文化,使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至此,秦始皇时代的战争基本结束,古代中国在秦始皇的纵横指挥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秦朝的版图,东临大海,南抵越南,西至荒漠,北及阴山,几乎当时人迹所及之地,尽在秦始皇掌握之中,真是坐拥天下。从分崩离析的群雄争霸,到四海归附的多民族统一帝国,秦始皇历经二十多年的义战,结束了纷乱的战国残局。正如后世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古风赞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道出了秦始皇一统山河的气势和天威。这时,秦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秦始皇雄征天下,统一六国,开疆拓土,疆域比西周时至少超过五倍。给更多的区域带去了中华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李开元《秦谜:秦始皇的秘密》
李开元《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待续)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