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人民币也被孤立(图)


中国央行: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赵晓彤综合报导)中共病毒疫情冲击中国经济数月,中国央行日前发布报告指,受疫情冲击,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有中国经济学家指出,在国际金融领域,一个排斥人民币的同盟也正在形成。

据彭博社报导,中国央行10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各国央行纷纷加大宽松政策力度,以支撑经济。但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可能让全球经济徘徊在停滞和重启之间,在中国,也出现了消费减少、投资放缓及进出口下降等问题,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失灵,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报告称,中国央行将在货币政策上采取措施以支持市场流动性,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包括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推动下调实际贷款利率,还有支持银行业发行永久债券等措施。

彭博社报导指出,相较于2019年第四季度的报告,中国央行此次删去了“需避免经济体出现流动性氾滥问题”,及银行业将以什么工具直接向实体经济融资也被删除。

对于中国央行针对经济衰退而可能推出的宽松政策,曾担任过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贺铿表示,无论是低息贷款抑或财政的贴现资金,确保精准投放到实体经济才是至关重要。并指出,在宽松政策下,要防范潜在的金融财政风险。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也指出,近年来金融资产风险明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集中。

今年第一季,中国GDP同比收缩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仅为1.2%。

经济学家:排斥人民币同盟正在形成

在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之际,有中国经济学家警告,在国际上,无论在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领域,一个排斥人民币的“同盟”正在形成。

《自由时报》报导指,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于5月9日在一个线上论坛演讲时指,疫情不仅加强了供应链“去全球化”的倾向,更需要值得警惕的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去人民币”化的倾向。

李扬指出,在疫情危机开始时,投资者避险,选择持有美元,导致全球范围出现美元荒,而历史上每次美元荒,都在加强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此次出现美元荒之后,有9个国家的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当中没有中国央行,货币互换网络中也没有人民币,这种可称为国际金融去人民币化,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他还提到,美国科技巨头Facebook推出的数字货币Libra2.0以几种货币来定值,而这个定值的“一篮子货币”中也没有人民币。

他并强调,“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国际上特别是国际金融领域,一个排斥人民币的同盟正在形成”。

本文留言

作者赵晓彤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