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9年12月26日讯】今天,就以英国公投举例来说说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分析方法。
1216年,英国颁布了《大宪章》。到今天,《大宪章》的精神依旧是英国法律的精髓,有些条文(比如社区管理模式)依旧在执行。《大宪章》要求王室放弃部分权力,保护教会的权力,尊重司法过程,接受王权受法律的限制。从此时开始,由于王权(可随意征收私有财产)受到了法律的制约,私有财产开始受到法律的保护。由此,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精神不断细化,并成为英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这种文化精髓还向海外传播到了今天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荷兰等很多国家和地区。
英语文化在经济上的竞争力就是以这种模式体现出来的:第一,当私人财产受到完善的法律保护之后,人们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推动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英语文化是以其宗教为依托的,这要求保护弱者成为政府(财政)和全社会的集体行为,这是给最贫穷的人群的一个托底机制(保证所有人的生存权,实现社会稳定)。最终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或有人说,这些历史对今天毫无意义,这种见识就是不足的。这里所蕴含的精神,实际就告诉了所有人。而本次(2019年12月12日)英国大选的最终结果,也告诉了所有人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给约翰逊和保守党助选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工党原党魁科尔宾的主要竞选纲领:
水、电、能源、邮政、铁路、电信重新国有化;
取消大学学费,为英国每一户人家提供免费宽带上网;
取消私立学校的补贴;
每年新建10万套政府公屋,25岁以下者免费乘坐巴士;
……
看到科尔宾的主要竞选纲领,估计马克撕会从地下“激动地”跳起来,拍着科尔宾的肩膀说:好徒弟!好徒孙!委内瑞拉的查韦撕也会赶紧给科尔宾授予荣誉勋章!
“两撕”因为有了接班人而兴奋——可英国人就不高兴了。
如果科尔宾是在欧亚大陆其它国家提出这样的竞选纲领,前景确实难定,甚至在某种文化氛围下还会得到一些人的欢呼。但他在英国提出这样的纲领,与英国《大宪章》的精神就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大宪章》的精神(尤其是对私有财产的完善保护)数百年来已经深入了英国人的骨髓,他们会喜欢科尔宾吗?估计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本土原住民)会十分反感,连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会十分反感,联手对他进行打压也就会顺理成章。到此,科尔宾的竞选前途就可以确定了,在大选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大选结果。
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宾(左)在与鲍里斯·约翰逊的英国首相竞选中惨败(图片来源: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最终,科尔宾在大选中遭到惨败并只能辞去工党党魁的职位。这片崩落的雪花一点都不冤枉!
有朋友会说,这是社会学,和投资关系不大,是约翰逊还是科尔宾当选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科尔宾上台,估计资本会蜂拥出逃(难道等着被国有化呀),对英镑汇率、股市、楼市甚至国际大局都会形成长期的影响;如果约翰逊当选尤其是取得对下议院的控制权,就会形成长期的利好,这是进行长期趋势性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这种基于历史和文化对一国未来局势的判断能力不仅局限在英国,而是会时时刻刻体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中,当提前洞察了最终的结果之后,投资活动自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至少不会把自己置于险境之中。
前面说过,美国大选中民主党的参选人没多少竞争力,也来源于上述原因。拜登丑闻缠身自不必说,另两位主要的竞选人桑德斯和沃伦的竞选纲领基本都属于小号的“科尔宾”,与英语文化有剧烈的冲突,三位都没多少胜算。现在,民主党的希望似乎都在彭博身上。
有人对世界上所发生的很多大事都可以很笃定地给出最后的结果,一般人愿意认为这些都是在蒙、在赌、在猜测,但实质上是因为洞察力。任何人都不可能熟悉所有的专业方向(比如社会、军事、地理、经济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要尊重这些人在本领域独到的判断力,保持“敬畏观”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