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传急性染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一个冗长又令人陌生的传染病在新闻中出现,过目后或许很快就会忘了它的名,不过如果看完患者的罹病史后,或许就很难再抹去对它的记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
健康妇人从发病到倒下
2012年8月3日,居住在韩国江原道春川市的一名63岁妇人,原先健康的身体突然发烧起来,这时她注意到自己的脖子左侧有个肿块,当天她便去就医,医师给她开了抗生素治疗。
妇人陆续出现水泻、淋巴结肿大、脸部浮肿等症状,治疗不见改善因而住院,同时检验发现白细胞减少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病情持续恶化。发病第六天她便被转送到韩国首屈一指的首尔国立大学附设医院治疗,这时妇人意识仍然清醒。
转院后隔没3天,妇人已无法沟通,需要插管维生。在2012年8月12日,妇人发病的第10天,她便撒手人寰,丧命于多重器官衰竭。
当时医师摸不着头绪,实在找不出病因,由于怀疑是病毒感染,便在妇人发病的第8天时收集血液样本。最终谜底在7个月后揭晓,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分离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这是2012年韩国首位于丧命于SFTS的患者,而其他所有SFTS病例都发生在2013年后。
从发病到身故,仅仅10天,病程急速恶化,而病因却得从一只小小的虫子说起,妇人在发烧前两周,曾在农庄工作时发现脖子被虫子叮咬。
无独有偶,日本首例病例也是位妇人,50岁女性,但皮肤并无虫类咬痕,2012年秋天发病,3天后便丧命,直到2013年1月才经由病毒学及病毒培养诊断证实为SFTS疾病。
亚洲新传急性染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感染所引起。
2010年中国证实致病元凶是藏身在蜱虫(俗称“壁蝨”或“八脚怪”)身上的SFTSV,透过长角血蜱叮咬而传播,部分文献则显示病毒也可能透过接触病人血液而感染。
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国,2013年日本及韩国也陸续出现确诊病例,近日台湾证实出现第一起病例,该患者为70多岁男性,近期没有出国旅游史,但经常到山区活动。
SFTS症状——发烧、血小板减少 严重者多重器官衰竭
病媒蜱虫以栖息草丛、树林等野外环境为主,可能传播莱姆病、Q热、SFTS等疾病,还可将病毒感染给猫、狗、牛、羊鼠、猪等动物。
如被带有SFTS病毒的蜱虫叮咬后,咬伤部位多会出现红肿、皮疹、水疱或瘀斑;感染的主要疾病症狀为发烧、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出血倾向,严重者出现全身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实验室可检测出现血小板及白血球减少、蛋白尿及血尿。
SFTS病毒感染后少數会恶化为重症,致死率约5%至15%,目前虽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療,透过积极的支持性疗法可有效降低致死率。
如何预防SFTS
预防感染SFTS病毒,首在预防遭到蜱虫叮咬,以下为相关预防措施:
1、保护性穿着
如需进入草地及树林等区域,应穿着浅色长袖衣裤、手套及长靴等,并将裤管塞进袜子或鞋子里,避免蜱虫叮咬。
2、使用含敌避或派卡瑞丁的防蚊虫剂
在野外活动时,衣物及皮肤裸露处可使用含敌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蚊虫药剂。
3、避免在野外环境中坐卧
蜱虫多栖息在草丛、树林等处,在野外环境中坐卧有罹病风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蜱虫多栖息在草丛、树林等处,应避免在这些野外环境中坐卧。
4、不接触野生动物
多种常見动物都可为SFTSV储存宿主,民众如接触则有暴露SFTSV感染的可能性,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5、返家后尽快沐浴更衣
结束户外活动返家尽快沐浴更衣,同时检查是否遭蜱虫叮咬或附着,以降低感染机会。如发现遭蜱虫叮咬,应使用镊子小心夹出蜱虫的口器,避免口器断裂残留于体内。
SFTS病毒感染多數预后良好,由于疾病症状不具特异性,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暴露史,以利于及早诊断与治疗。
来源: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