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鉴古观今】恶性通胀令“上天抛弃了蜀国”(图)

 2019-11-21 09: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鉴古观今】恶性通胀令“上天抛弃了蜀国”
最简单的通胀模式就是需求推动的通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11月21日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三国演义》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蜀蜀国国和刘备描述为正统。在小时候读这本书时,多次为蜀国灭亡而惋惜,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眼泪。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说“天理”何在。天地总是顺应自然的(人和人心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这就是天理,比如,天地维持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让人类可以完成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让人们得到安宁的生活,让人心安宁。所以,天理就是顺应人心,而天下人心(不是某一个人)反过来反应的就是天理。

有人说,蜀国的灭亡是老天爷不帮忙,老天爷不帮忙就是天下的人心不帮忙,既然天下的人心不帮忙,罗贯中先生将蜀国塑造为正统,就有脑袋进水嫌疑。

那么,天理或者说天下的人心为什么不帮忙哪?这就是本篇文章所说的核心问题。现在,必须首先开始解决什么样的通胀才是“良性”的,什么样的通胀是“恶性”的这一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有一种最简单的通胀模式就是需求推动的通胀(货币价值稳定为基础),既然民众的需求上涨以致推动了物价,就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在变好,而经济在需求上涨的推动下就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自然就让社会越来越稳定,皇帝老人家肯定高兴,因为自己的天下越来越稳定,小民当然也高兴,所以,这种在你好我好大家好模式下形成的通胀就可以称呼为“良性”通胀。

所谓“良性”,就是顺应了天地人心的需求。

如果蜀国遇到的是这种通胀,刘备、刘禅、诸葛亮以及庶民都高兴,对外的时候自然就可以上下一条心,再加上蜀国拥有“蜀道难”的天堑,能否平定天下虽然不敢说,但自保肯定没问题。

可事实却不是这样。

蜀国灭亡的主要缘由是邓艾偷渡了阴平,邓艾偷渡阴平之后还剩下多少人马?

当时邓艾率领的是魏国的西路军,总计是3万人。邓艾偷渡阴平过程中,一路七百里几乎全部是崇山峻岭、荒无人烟之地,行军极其艰难,史载死伤无数。到摩天岭时,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剩余的魏军陷入了绝境,以致将士们因生还的希望渺茫而抱头痛哭。此时,邓艾身先士卒以毛毯裹住身体滚下悬崖,士兵争相效仿(没办法呀,死多少人就不知道了)。经过七百里艰难的行军之后,扣除在一路上守护关隘的兵力之外,邓艾只剩下区区2000人。如果以2000人进攻成都或蜀国的城池,即便邓艾再牛,玩笑也开大了。所以,邓艾又召集了一路上守护关隘的士兵集合,但最终他手中到底有多少兵力可以用于作战,史书并无准确记载,但估计也不会超过一两万人。

如果蜀国上下一心,与即少粮草也无援军、陷入绝地的邓艾决一死战,邓艾和他的一万多兵马就只有死翘翘的份。因为当时成都有4万左右、汉中有1万多、东部、南部等地也各都有1-2万人马,再加上军民一心守卫城池,邓艾根本就没戏!既然邓艾没戏,钟会的十多万军队已经被姜维死死地阻挡在剑阁无法前进一步,蜀国就没有亡国之忧。

此时,考验刘禅和蜀国是否得天下人心、蜀国军民是否愿意与它们共存亡的时刻到了。

事实是,当邓艾进攻江油、绵竹、涪陵、雒城这四城时,守城将士直接投降了,蜀国不仅失去了城池和关隘,降兵的加入还直接壮大了邓艾的军力,这让他有胆继续进攻成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蜀国军民的人心已经将刘禅抛弃了,也就是某些史学家所说的“上天”抛弃了蜀国。

有人认为刘禅放弃成都直接投降邓艾是错误的(至少罗贯中先生应该是这么认为的,应该干一仗),但既然上述四城的将士都投降了,成都的将士估计也就没多少战意,当军队没战意的时候,刘禅还有更多的选择吗?继续干一仗也不过是白费功夫,那些说刘禅不应该投降的,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是什么让蜀国军民抛弃了刘禅?是“恶性”的通胀。

现在我们看看蜀国都干了什么?

第一件事是将当时流通的五铢钱(含铜约4克)直接拿斧子劈为两半,每一半都等于一个五铢钱来使用,左边叫“綖环五铢”,右边叫“剪轮五铢”,一半的重量就是约两克。这就让货币直接增加了一倍,物价也就上涨了一倍。按今天的说法,刘备入川之后立即通过人为制造了100%的通胀率。

第二件事就是发行直百五铢,直百五铢的重量为十克,但价值等于100个五铢钱。换算下来相当于0.1克铜等于一个五铢钱的价值。以五铢钱为基准,又直接制造了4/0.1等于40倍的通胀率。

第三,今天我们知道,铅的价值大约是铜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古时也一样,铅是比铜更便宜的金属。蜀国为了发家致富,又开始以铅制造直百五铢钱,这就在直百五铢的基础上又制造三四倍的通胀。再后来用铅制造的直百五铢的重量又减为3克,也就是在直百五铢的基础上制造了十几倍的通胀。

蜀国这三板斧下来,到3克铅铸造一枚直百五铢之后,以五铢钱为基准,人为制造了多少倍的通胀哪?400多倍,刘备、刘禅的“印钞机”够猛。

今天我们知道这叫收取铸币税,俗称是加印钞票。蜀国立国只有区区42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400多倍的通胀,我特意算了下,每年的通胀率超过115%,物价一年翻一翻还多。在如此高的通胀率下、这42年中即便原来的富人也会成为穷光蛋,至于小民,估计锅碗瓢盆都买不起了。罗贯中先生在给蜀国吹牛之前,明显忽视了应该先到蜀国去体验体验生活。

结果,到邓艾偷渡阴平之后,蜀国军民大概在想,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人心抛弃了蜀国,将士自然也就投降了,这就是有些史学家所说的“上天抛弃了蜀国”。

这就是“恶性”的通胀,怎么定义恶性哪?在这种状态下,绝大多数人都成了穷光蛋,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旺盛的社会需求,此时,人为通过货币贬值制造的通胀就是“恶性”的,即恶化了民众的生存,也让蜀国被上天所抛弃。

所谓“恶性”,就是被天地人心所抛弃的东西。

三国时期,除了魏国坚守魏五铢、维持货币价值稳定之外,吴国与蜀国在“印钞”上有一比,也所以,吴国也被上天抛弃。

三分归晋,是天地人心所向。什么叫正统?只有天地人心所维护的,才是根红苗正的正统!厌弃的,就是非正统,刘禅的蜀国就是。

话说回来,由上述事实可见,曹魏才是真正的英雄,给民众以安定的生活就是大仁大义。至于刘备刘禅,用疯狂的铸币税造成国困民穷,虽然富了自己但对民众就是假仁假义,属于枭雄。可在罗贯中笔下刚好调了过来,为什么?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只有贵族和官吏的子弟才能读书,后来的封建时代,大多也是上层人的子弟才有能力读书,既然读了书他们也就有能力著书立说,换句话说,多数读书人和皇帝本身就是一伙的,可以利益共享。刘备等人的做法壮大了上层的利益,实现了利益共享,当然需要高唱赞歌,而曹魏的做法是将利益向民众倾斜,就只能背黑锅了。好在曹操身上有很多口黑锅,也不在乎再多一口。

而真正的读书人在某些时期是少数,个人相信西汉、唐、宋、明时期是多数的,战国时期更是多数,看看在万历立储君的过程中,士大夫群体的做法就知道了,宁可杀头罢官也绝不同意!这就是士大夫精神,也是读书人的风骨,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从是否对自己有益为出发点,心中只有道义。最典型的是齐太史的故事,说的是齐国的大臣崔杼弑君齐庄公,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这样如实记载的话,崔杼需要遗臭万年(享受秦桧的待遇),他当然大怒,就杀了齐太史。春秋的史官是兄终弟及的,太史的二个弟弟也如实记载,也都被崔杼杀了。崔杼告诉太史的第四个弟弟说:“你三个哥哥都死了,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暴病而亡吧”。太史弟弟正色回答:“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坚决如实记载。面对宁死也要坚守道义的书生,崔杼弃剑认输。

真正的读书人虽然肩膀柔弱,但担的是天下的道义!也所以,老子《道德经》中开篇讲述的就是德!没有德,读书人就不再是真正的读书人,只是披一张皮而已。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宇真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