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线在美国:台湾与香港的同途异路(图)
港大美国旗队请求美国支持香港民主运动(图:宋碧龙/大纪元)
【看中国2019年11月3日讯】正当举世注目的香港仍处于抗争浪潮,美国众议院为表示支持这场绵延4个月的民主运动,于10月15日无异议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2019》(H.R.3289),一度为香港的抗争者注入强心针。但就在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第二次对中国严辞抨击、声援香港与台湾的自由民主之际,许多人却忽略发言中提及台港两地的细微差异。
彭斯发言虽然有更多篇幅提及香港现况,以“站在港人一方”(Stand with)、和平示威赢得美国人对港人的祷告与敬佩,描述对香港的道义支持;然而回应台湾面临的困局,他用上了“行动、支援”(Stood by)形容美国协助其捍卫得来不易的自由,藉增加军售与承认其具备世上最大贸易经济体之一、中华文化及民主灯塔的地位,向台湾提供实质帮助。
分歧很快呈现于参议院:月中众议院通过后转至参议院的《人权与民主法案》,联署议员也与日俱增,可是议事日程依旧然纹风不动(法案排序为第238项,现参议院进度至第141项),多数党领袖麦康劳(Mitch McConnell)未有因应个别议员的促请提早审议。本年度议事历仅剩不到20天,除非特别加开会议,否则今天内通过机会较微。
与此相对,循外交途径扶助台湾重返国际舞台的《台北法案》(S.1678),自10月18日呈交参议院,后发先至地于10月29日获得一致通过,旋即付诸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表决。
香港处境:抗争放缓
法案在参议院推展之所以出现差别待遇,有两个可能:一、迫切性;二、利害相系。
按美国国会惯例,通常法案具有迫切性,无法透过议员向传媒放话、国务院或正副总统的外交辞令施压解决,必须藉议案表态甚至采取实际行动,议会多数派领袖才会考虑向前调动。
审视香港当前状况,虽然传媒揭露驻港解放军增员逾倍,也不时出现剑指乱局的军事演习(一、二),不过经过多月的观望,情资机关大概从军队表面的“克制”,察知他们在恫吓以外不会轻易出动,一如驻港解放军司令陈道祥6月曾向美方的保证。
那边厢,本港局势较诸过去的浑沌,已逐渐趋向受控。警队的暴力与滥权并无消减,但冲突场面不再扩散至各区同时爆发,示威群众伴随被捕及伤亡风险增加、国际社会看似关注及蜂拥应援、区议会选举临近等因素,对抗旷日持久而逐渐丧失目标与动能,致使局面陷入胶着。
持续爆发的警暴及对被捕者人身侵害、疑似“震摄杀人”的大量不明死亡,从外界看来仍未构成大规模的人道危机。即使中共政权透过物理或体制暴力钳制港人,四中全会后公报提及“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暗示推进《基本法》第23条的本地立法或考虑引入《国安法》,问题乃属敏感的港、中内政,外国政府并无充份理据介入香港事务,也缺乏义助的迫切性。
况且法案的本质,是作为《美港政策法》的后盾向北京示警阻吓,要正式修订对港的双边关系,甚或最坏打算处置在港投资及侨民的逃生方案,必须更长远的定策。所以美方短期内倾向于使用其他零碎理由,例如华为、中兴引发的资安风险,截断联邦退休基金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不断敲诈中国做利益对冲,而非直接制裁香港引发冲突。
是以就算议案通过,事实援助并不多,仅止于个别决策及施暴者的制裁,或受迫害者的人道庇护,而不及进一步的政治或经贸层面。
台湾状况:力保盟友
回看台湾,身为美方印太策略的重要一环,从经贸协作到地区防务的地位更为重要。美国决心强化两国的盟友关系,尤其支持国策理念较为契合蔡英文连任,而对以“国内行程跑不完”为由拒绝访美的韩国瑜抱持戒心。
基于“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y)所限,美台之间仅能维持非正式关系,但诚如《台北法案》内文指出,中国自蔡英文就任总统后不断以外交手段逼迫台湾,包括以金钱外交抢夺邦交国、阻挠台湾加入国际组织等,本年初习近平更藉《告台湾同胞书》向台湾释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不放弃武统”等强硬讯息,无不威胁台湾主权之存灭。
有见及此,美国近年积极通过一系列化整为零的法案,诸如《台湾旅行法》、《2018年亚洲再保证倡议法》、追加军售案等,环扣结合起来就是确立彼此的准盟邦关系,外交上台美取得实质进展。《台湾法案》更明言要强化与台湾的官方或非官方连结,包括按需要提升国防、经济、外交往来,举行正式的双边贸易磋商,辅佐台湾以非主权国的过渡身份加入国际组织,有别于过往以固守非正式关系为主要目标的外交政策。
果然,上月由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警告美方违反“三个联合公报”、干涉中国内政的一贯措辞,到通过后记者会上更露骨表明,台湾发展外交关系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痴人说梦”,美国“打台湾牌”、民进党“甘当棋子”,大力抨击台湾“挟洋自重”。由此可见,一系列立法有力反制习近平的统一布局,中国情不自禁暴露既如坐针毡但无从遏止的尴尬。
美国对台情义相挺,固然涉及巨大的国家利益,然而更重要的是共同肩负捍卫台海以至印太安全的责任,美方自有其付出与承诺,循长期的合作建立互信基础。相比之下,香港即使能为美国带来许多利益,但主权既在中国治下,内政制策根本不由自主,顶多是生财工具,无从保证可靠与否。
可能的突破:国际游说,坚持抗争
一如上述,香港各式反抗基于不同因素逐渐热情减退,以及过度依赖立法效果、在意美方观感而放软手脚,局限稍早前灵活多变的抗争方式,实属不智。加上中共背后持续的外交游说,延滞议案进展也发挥一定效用,导致前程吉凶难料。
当北京“以拖待变”方针生效,留意过往多场“反送中”及升级抗争,政府与警方记招的谴责言辞无不提到关键辞“破坏社会安宁”,从来是保留控告暴动罪的可能。配合8月港澳办强调当务之急是捉拿及严惩“暴徒”,支持警方以雷霆手段维稳;待运动降温、事过境迁后,则实行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司法报复,大肆检控示威人士。中共的指导棋,就是着令特区政府执法及司法震慑双管齐下,尽快“止暴制乱、恢复秩序”。
香港正值死生存亡之战,切勿心存侥幸,更不能轻言休兵。高等法院颁布临时禁制令严禁网上发布言论煽动教唆暴力伤人,绕过既有的《刑事罪行条例》第9、10条内“煽惑他人使用暴力”而对社交通讯平台变相禁言,所谓“司法抗争”的结果,大家心照不宣。政权更不会让你休养生息,只会在他们争取时间恢复士气后疯狂反扑,令香港的抵抗力量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遭到选举主任取消区议会参选资格,除了全力支持后备方案林浩波参选以外,更向特区政府宣战,倾力投身《人权与民主法案》的全球游说工作。较诸通过选举取得议席资源及特首选委席次从而左右本港政治大局的迂回路线,由被剥夺参选权的苦主向国际社会现身说法,陈述选举不公、民主欠奉的直球对决,更有推进本地民主的决心与说服力。
可是要对各国议会有决定性的影响,现行的大专学界国际事务代表团(HKIAD)、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 US(HKDC)力量仍是远远不足。长远而言,必须参考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之类的体制,建立坚实的在地的游说团体,发动当地侨民组织更多的政治参与,举例如游行示威、展览讲座、为该国政治人物提供政治献金及选票,方能认真促请他们听取民意。
经历多年来的社运波涛起伏,港人务必断绝依循体制(包括司法、选举,甚至独立调查)寻求公义的妄念。惟有漫长的内部抗争与海外声援,才有望建立政府无法轻易撼动的政治实力,让世界目睹港人对自由民主的坚持不懈,视香港为文明社会的一份子,从而获得与台湾一样的尊重与事实支持。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看中国》,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连结)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