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讲堂】晋代大医家葛洪(组图)


葛洪是晋代的阴阳家、医学家、炼丹术家等,图为王蒙绘《葛稚川移居图》局部,葛稚川即葛洪。(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省)人,是晋代的阴阳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与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葛洪家原为三国中吴国门阀,其祖葛奚曾在孙吴处担任大鸿胪;叔祖父是南方道教领袖;父亲葛悌曾任邵陵太守,但受南迁势力排挤,郁不得志,死于太守任上。自此家道中落,葛洪随母还乡,以农樵为业。幸其生性寡欲,不好荣利,穷览典籍,本来想成为一名儒者,博览经史子集,后又对神仙导引之法产生兴趣,便师从葛玄弟子--郑隐习炼丹之术。

据《抱朴子》自叙,葛洪回忆那段时间的生活是“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葛洪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少怀壮志,带经而锄,以博学闻名乡里。但不幸刚成年便遭母丧,遂出外求学,先师从郑隐,后又师从南海太守鲍玄,习医与道家炼丹之术。鲍玄器重葛洪,悉心指教,并以女儿鲍姑妻之。

晋惠帝太安二年(西元303年),葛洪参加平息扬州石冰农民起义有功,被任命为伏波将军,又赐关内侯。石冰既平,葛洪卸甲归里,闭门读书,如痴如醉,我行我素,不与世俯仰,乡人称其为“抱朴之士”。葛洪便自取字稚川,欣然自号“抱朴子”,以示抱朴守质,不为物欲所诱惑之志。

葛洪隐居罗浮山采药炼丹

永兴元年(西元304年)游洛阳,遇上八王之乱,归途阻隔,颠沛流离。晋惠帝光熙元年(西元306年),镇南将军刘弘任命嵇含为广州刺史,嵇含推荐葛洪当他的参军。嵇含遇害后,他遂隐居于盛产丹砂的广东省罗浮山中采药、炼丹,对许多病例做了非常细致的观察,直至善终。这20余年是葛洪生命最辉煌的时期,采药炼丹,治学求道,专务著述。


葛洪一生著述宏富,均为中医方剂学名著。(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他一生著述宏富,有《抱朴子内篇》20卷与《抱朴子外篇》50卷;《肘后救卒方》共八卷70篇,为中医方剂学名著;还有《梦林玄解》和《神仙传》等,其他大多数著作都已失传。《抱朴子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思想基本上是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卒年八十一,或谓尸解仙去。

《抱朴子》的神仙理论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全面总结了神仙理论,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尊君为天;不满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葛洪主张道士兼修医术,“是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凡庸道士,不识此理,恃其所闻者,大至不关治病之方。又不能绝俗幽居,专行内事,以却病痛,病痛及己,无以攻疗,乃更不如凡人之专汤药者。”若不兼习医,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本文留言

作者邓正梁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